6月13日,由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用戶側燃料電池微網集成與主動支撐電網關鍵技術”項目示范工程在廣州國際氫能產業園開工建設。預計到2026年,將建成國內規模最大“向上支撐電網、向下服務用戶”氫熱電高效聯供燃料電池微網,實現熱電聯供綜合效率超90%,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氫熱電高效聯供燃料電池微網按照“宜電則電、宜氫則氫”的理念設計建設,著眼于發揮實際生產力和推廣應用,因此除核心的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外,同步建設PEM電解水制氫、儲氫、儲熱、加氫站等設施,能夠根據實際需求實現電能、氫能、熱能的靈活轉換,具備多種運行模式,滿足不同場景用能需求。
“‘電轉氫’模式可以利用分布式新能源或電網低谷時段負荷開展電解水制氫、儲氫。首期主要保障氫能應急電源車和氫動力無人機的用氫需求,服務于電網生產業務,自產自用。遠期計劃探索對外供氫,通過與外部合作,為氫燃料電池汽車、公交車等提供加氫服務,打造可靠的高品質氫源供應點。”廣東廣州供電局電科院氫能中心經理張行說道。“氫轉電”運行模式在電網需要時,兆瓦級燃料電池系統可實現對電網的主動支撐,提供電壓支撐、電網調峰、應急備用等服務。同時,運行過程中的余熱會被熱電聯供裝置高效回收,以熱水的形式供應園區,滿足多樣化用能需求。
項目技術路線可復制應用于國內缺電、高寒、高海拔地區或海島、邊疆等特殊場景,規模化應用將促進氫能產業相關技術、裝備制造和工程服務的發展。
預計項目未來將與黃埔氫能研發創新大樓深度協同,建立從技術開發、轉移擴散到首次商業化應用的創新鏈條,打造行業領先的“研發—中試—測試—實證”一體化的電氫協同產業創新平臺,通過場景開放和資源共享,吸引帶動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廣泛參與,推動氫能在電力系統的融合應用,為超大城市電網靈活調節提供創新方案。(張行 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