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效率是衡量水電解槽中電流利用效率的關鍵指標,用于評估電解過程中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有效性。在實際應用中,每個電極界面的法拉第效率可以獨立測定,從而精準分析電解槽的運行狀態。
法拉第效率的定義與計算
在水電解槽中,陽極(氧析出)和陰極(氫析出)的電流效率分別通過氣體產率與理論產率的比值計算。具體公式如下:

理想情況下,法拉第效率應接近100%,表明電能幾乎全部用于水的電解反應。
氣體交叉與效率損失
在實際運行中,氫氣和氧氣會在電解液中溶解并可能發生交叉擴散,導致非理想的法拉第效率。這種交叉擴散可能引發以下副反應:
1. 陽極室:擴散至陽極的氫氣可能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或在陽極被電化學氧化,消耗額外電能。
2. 陰極室:擴散至陰極的氧氣可能與氫氣反應,或被陰極還原,同樣降低電流效率。
這些副反應等效于引入了“寄生電流”,使得部分電能未用于目標產物的生成,而是以熱能形式耗散,從而降低整體效率。
隔板材料的作用與挑戰
為抑制氣體交叉,電解槽需采用隔板(隔膜或膜)將氫氣和氧氣分離。不同電解槽技術的隔板材料差異顯著:
- 堿性水電解槽:傳統使用石棉隔膜(因安全原因已淘汰),現被聚合物材料取代。
- PEM電解槽:采用全氟磺酸聚合物膜(如Nafion),兼具質子傳導性和氣體阻隔性。
- 高溫水電解槽:使用致密的氧化物離子導電陶瓷(如YSZ),幾乎無氣體滲透。
盡管隔板設計力求完全不透氣,但實際中氣體在電解液中的溶解度和隔板的微觀滲透性仍會導致微量交叉,尤其在高壓或高電流密度下更為顯著。
優化方向與測量重要性
為提高電解槽性能,需通過實驗手段精確測量法拉第效率,以量化氣體交叉導致的效率損失。這一數據是優化隔板材料、電解液組成及操作條件(如壓力、溫度、電流密度)的基礎。例如,降低工作壓力或使用更致密的隔板可減少氣體滲透,而優化電極結構則可減少副反應的發生。
綜上所述,法拉第效率不僅是評估電解槽性能的核心參數,更是推動技術迭代的關鍵指標。通過深入理解氣體交叉機制并針對性改進設計,可顯著提升水電解技術的經濟性與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