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全國頂尖的風光資源稟賦,九原區加速布局氫能全產業鏈,著力建設全國綠氫生產成本最低的產業高地與全場景應用創新標桿。在包頭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國首座綠氫全場景創新之城”和“重要氫能裝備基地”的戰略引領下,九原區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清晰系統的產業規劃,向千億級氫能產業集群目標邁進。

“我們手握真正的‘風光王牌’!”包頭新材料產業園區招商投資促進部部長張鵬向記者介紹,僅內蒙古華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20萬千瓦風光制氫項目,每年即可提供7800噸綠氫。更關鍵的是,一條能源"動脈"正在延伸:華電達茂旗至包頭市區輸氫管道昆都侖區至九原區支線已啟動申報,將與190公里主管道同步貫通。
“屆時,管道氫將直接被引入包頭新材料產業園區,讓運輸成本直降80%。"張鵬算了一筆經濟賬,"這汩汩奔涌的'綠流',將為九原區發展氫能交通、化工、冶金、發電、儲能等多元場景示范應用注入核心動力,也為零碳園區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資源血脈暢通無阻,產業發展的脈絡圖景也愈發鮮明。在包頭新材料產業園區,一排排廠房拔地而起,一個個項目加速推進,一條覆蓋全場景、貫通上下游的氫能產業鏈正在加速成型。

“我們目前正在加緊改造廠房,安排生產設備陸續進廠,預計今年10月底可以完成改造并投產”國鴻氫能科技(嘉興)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內蒙古鴻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欣向記者介紹,他們與九原區合作的一期項目計劃總投資3億元,建設年產100臺套1000標方堿性電解槽生產線、10臺套200標方PEM電解槽生產線以及輸氫管,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營業收入不低于4億元。
“我們將九原區作為北方重要的戰略發展區域,主要看中的是這里豐富且相對集中的產業資源、健康的氫能產業生態和包頭新材料產業園區專業的服務水平”肖欣說。
以“清晰產業鏈圖譜”為導航,以“場景應用+龍頭牽引”為引擎,以“政策-資本-服務”三位一體為土壤,九原區通過科學規劃、靶向招商、精準服務,讓氫能企業如活水般循鏈匯聚。
強勢集結裝備制造鏈,匯聚國鴻氫能、康普銳斯、宏誠變流、廣東三技精密(純化系統)等精兵強將,從電解槽到制氫電源,關鍵設備本地化生產格局初顯。

全面構建應用場景鏈,攜手天津榮程、上海氫通等企業聯手布局“氫交通”,打造綠色物流與交通體系;支持明拓集團發展“氫冶金”,綠氫直接還原鐵技術劍指不銹鋼產業鏈;落地華電7WM調峰項目,示范建設純氫發電儲能調峰電站和氫發電裝備產業鏈的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在九原區,一條貫通制造、應用與創新的千億級氫能產業鏈已迎風起勢,零碳園區的未來圖景,正在加速照進現實。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依托現有資源,不斷豐富應用場景,通過科學規劃與強力推進,驅動氫能產業從“單點突破”邁向‘聚鏈成群’,力爭成為全國氫能產業版圖上的重要一極,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九原智慧和力量。”張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