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九龍坡區龍門陣大道,一座占地僅4000平方米的半山環道加氫站,正悄然成為我國西南地區綠色交通能源補給網絡的關鍵一環。
作為我國首座成功應用45MPa高壓儲氫井技術的加氫站,它已實現安全平穩運行1500天,累計供應氫氣突破400噸,標志著我國在高壓地下儲氫技術與商業化運營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走進加氫站,地面上只見整潔的加氫機與忙碌的車輛,而站內核心儲氫裝置——45MPa高壓儲氫井,則創新性地豎直深埋于地下。這座“地下氫倉”工作壓力高達45兆帕,設計壽命達25年,是全球首創、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地下儲氫技術。

據九龍坡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正全力構建‘1小時氫能供應網絡’。目前,全區已規劃6座加氫站,西彭能源站等關鍵節點已建成投運。同時,我們依托本市豐富的工業副產氫資源,聯合央字頭企業謀劃組建氫能總部,共同夯實從制氫、純化到輸送、加注的完整本土化供應鏈,為‘西部氫谷’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地下氫倉’破解了山地城市儲氫難題。與傳統地面儲氫設備相比,這套高壓儲氫井技術節約了約三分之二的占地面積。”中國石化重慶江南石油半山環道站經理周建波向記者介紹。重慶山多坡陡、用地緊張,該技術成功破解了山地城市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的土地瓶頸,為我國同類地區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目前,該技術已獲3項國家專利,并入選2024年重慶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目錄。


“從進站安檢、靜電釋放,到加滿12公斤氫氣,全程只需10分鐘。”一位剛為慶鈴氫能物流車加完氫的司機胡剛對記者說,“每公斤25元,加滿一次能跑約550公里,經濟又便捷。”該站日供氫能力達1000公斤,可滿足約1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日常加注需求,有效支撐了區域內物流、公交等車輛的運營。
半山環道加氫站不僅集成加氫、加氣、充電、汽服等綜合功能,更是成渝“氫走廊”與西部陸海新通道上的重要能源節點。
據悉,半山環道綜合加能站已成為九龍坡區西部氫谷織密氫能基礎設施網絡的關鍵一環,也是該區域規劃中“1小時氫能供應網絡”的核心節點之一。

穩定的氫源是產業鏈的基石。據了解,中國石化整合內部資源,依托川維化工的化工副產氫,通過高純氫供氫中心提純至99.999%的純度,經管道輸送至加氫母站,再由管束車配送至半山環道等子站,形成了“制氫-純化-輸送-加注”的完整本土化供應鏈。為成渝地區“氫走廊”建設提供堅實保障。中國石化已在重慶建成投運了8座加氫站,并計劃在成渝、渝蓉、渝遂、渝萬等高速公路沿線加快布局,串聯主要城市,打造互聯互通的氫能網絡。
資料顯示,目前,從供氫能力看,重慶市工業副產氫資源豐富,年產量超過15億方,可供2萬輛公交車或者50萬輛乘用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