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發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25年版)》公示。
推薦目錄聚焦工業節能降碳技術、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及高效節能裝備三大板塊,覆蓋鋼鐵、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與數據中心、通信基站等信息化場景,收錄百余項先進技術與裝備,形成"技術+裝備+場景"協同體系。
(九)清潔低碳氫制備及應用技術
技術名稱:電解水制氫成套設備
技術原理及簡介:該技術采用整流電源將新能源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供給電解槽,電解槽內水發生電化學反應,產生氫氣和氧氣,氫氣/氧氣和堿液兩相流進入氣液分離系統,實現堿液回收與氣體初步分離,分離后氫氣進入純化裝置,通過脫氧、干燥等工藝,去除微量氧氣和水分,獲得99.999%的高純度氫氣,實現綠電制綠氫,電源綜合轉換效率可達96%~98%。
適用范圍:適用于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領域
技術名稱:堿性水電解制氫復合隔膜技術
技術原理及簡介:該技術采用涂覆、浸漬和相轉移等方法將陶瓷粉體和聚合物材料復合在多孔基體上制備復合隔膜。將隔膜置于析氫陰極和析氧陽極之間,電解液中離子可自由通過但隔絕氫氣和氧氣,降低槽體電阻,提高電解效率及氣體純度,較傳統隔膜節電率約5%。
適用范圍:適用于堿性電解水制氫領域
技術名稱:低溫氨分解制氫裝置
技術原理及簡介:該技術采用低溫氨分解催化劑,耦合換熱與余熱回收體系和智能調功系統,液氨經氣化、預熱后進入氨分解反應器,利用高溫尾氣余熱作為預熱和反應熱源,分解成氫氮混合氣體,通過吸附分離完成雜質脫除及產物氣純化,催化劑降低反應溫度,電力調整器動態調壓調功,工藝過程能耗減少約30%。
適用范圍:適用于工業氨制氫領域
技術名稱:氫氣回路冷啟動破冰核心技術
技術原理及簡介:該技術采用溫度算法自適應氫氣循環泵和多級微孔膜除水裝置,通過脈沖式氫氣回流主動沖刷氫氣回路冰晶,提升冷凝水截留效率,減少泵內液態水殘留與結冰風險,結合壓力補償與梯度升溫策略,提升電堆內部溫度場均勻性,抑制熱應力,降低低溫工況衰減率。
適用范圍:適用于氫燃料電池車系統
技術名稱: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
技術原理及簡介:該技術采用光伏發電驅動陰離子交換膜(AEM)電解槽,以純水為原
料發生電解反應制氫,通過陰離子交換膜將氫氧根離子從陰極傳導至陽極,陰極反應產生氫氣,陽極反應產生水和氧氣,經氣液、氣氣分離干燥得到高純綠氫,可協同運行儲能系統,保障離網制氫效率,較堿性電解水制氫設備利用率提升20%。
適用范圍:適用于綠氫制備領域
技術名稱:無人機用氣態儲氫及供氫系統
技術原理及簡介:該技術采用玄武巖纖維纏繞高壓儲氫瓶,結合陰陽極壓力差回氫循環系統和雙流量出口引射器,實現陽極未反應氫氣主動回流,實時智能調節氫氣和空氣流量,提高中低負荷下氫氣循環利用能力,氫氣回收效率提升約18%,減少氫氣消耗,實現全工況范圍內氫氣穩定供給。
適用范圍:適用于氫動力無人機系統
技術名稱:小功率氫燃料電池系統
技術原理及簡介:該技術在開放式空冷燃料電池堆增設封閉陰極與液冷布局,利用三維設計仿真軟件優化空腔、氫腔及水腔的流場設計,協同優化催化劑漿料配方、噴涂工藝及擴散層結構,匹配低功耗鼓風機等關鍵部件,形成小功率燃料電池電堆,提升雙極板與整堆流場性能,氫氣利用效率提升至98%。
適用范圍:適用于氫燃料電池系統
技術名稱:200千瓦級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
技術原理及簡介:該技術集成電池堆、氣體供應、熱管理及智能控制系統,實時響應輸出負載所需電能。氫氣在陽極側經催化劑作用分解為質子和電子,質子穿過質子交換膜(PEM)遷移至陰極,電子通過外部電路輸出電能,在陰極側發生還原反應生成水,全程零碳排放,能量轉換效率達45%~60%。
適用范圍:適用于氫燃料電池系統
技術名稱:大容量風電離網制氫一體化技術
技術原理及簡介:該技術采用二極管整流與變流器級聯、多組電解槽與儲能系統,集成能量管理平臺,優化源-儲-荷容量配置,結合電解負荷主動頻率支撐技術,實時監測電網狀態并動態調節制氫功率,分層優化控制,實現風氫功率的高精度跟蹤與能源分配,提升能量轉換效率與風電波動適應能力,電解槽跟蹤風電精度大于95%,保障離網制氫系統穩定運行。
適用范圍:適用于可再生能源離網制氫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