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19日,第四屆歐洲氫能峰會暨展覽會CHE2025在西班牙馬德里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啟幕。作為全球領先的氫能解決方案提供商,天合元氫攜全場景光儲氫一體化系統、兆瓦級制氫裝備等前沿技術與產品亮相。歐洲能力中心負責人畢孫海玲女士受邀在主論壇發表演講,分享氫能產業發展的洞見與思考。

作為全球氫能產業的年度盛會,本屆峰會以 “加速氫能經濟,構建零碳未來” 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60余個國家和地區超6000名行業領袖、科研專家、政策制定者及企業代表參與,為氫能產業鏈搭建起深度交流平臺。



在全球氫能發展格局中,歐洲始終扮演著引領者角色。歐盟明確提出,到2050年要實現可再生氫全面融入能源系統。目前德國、荷蘭、丹麥等國通過政府資金支持與政策引導,積極推進大規模氫能項目。德國已規劃多個大型綠氫生產基地,總投資超 200 億歐元;荷蘭的氫能港口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同時,歐盟斥資350億歐元推進的跨境氫能源基礎設施網絡,加速氫能在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在主論壇發言中,畢孫海玲指出:“隨著傳統制氫技術在成本與效率方面逐漸面臨瓶頸,氫能行業急需探索新的技術突破方向。具備更高能效、更低能耗以及更強適應性的光儲氫一體化方案,正逐步成為未來氫能發展的關鍵趨勢。歐洲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完善的科研體系及成熟的產業生態,與天合元氫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依托天合集團在光儲領域的前瞻布局,天合元氫推出的光儲氫一體化系統,通過構建起 “發電-儲電-制氫” 閉環,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大幅降低綠氫生產度電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歐洲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多國可再生能源占比已超 30%,為光儲氫一體化提供了天然便利。

畢孫海玲認為,推動氫能技術發展的關鍵在于持續創新與突破,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的困境。面對復雜的能源應用環境,天合元氫以多變應萬變。從MW級PEM制氫裝備、MW級堿性制氫裝備到MW級集裝箱制氫系統,均具備能耗低、壽命長、效率高、安全性強、適應度高等特點。尤其是兆瓦級集裝箱式制氫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標準集裝箱集成,交付現場無需焊接,建設周期縮短50%,建設成本降低25%,能快速響應歐洲市場需求。畢孫海玲表示,未來氫能將朝著多元化、智能化、全球化方向發展,這對技術和產品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意味著,天合元氫必須加速技術迭代與應用落地,才能確保在變換的氫能賽道上保持領先地位。
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未來3-5年,歐洲氫能產業將迎來爆發期,預計到2028年,氫能在歐洲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將從當前的4.3%提升至12%,成為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的核心力量。面對這一挑戰和機遇,天合元氫將聚焦客戶需求與多元場景,創新打造氫能智慧能源解決方案,加速海外布局,強化國際合作,致力于構建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推動氫能產業的全球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