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低碳院“高碳效率合成氣直接制線性α-烯烴催化技術”“基于人工智能的電力多元轉化研發平臺建設及電催化CO?制備綠色燃料和化工品技術開發”兩個項目入選首批中歐能源合作典型案例名單。

入選已建成投運名單

入選正在實施名單
01
已建成投運的典型案例

低碳院與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建立了國家能源集團首個中歐國際研發平臺“NICE-TU/e C1 催化聯合實驗室”,合作研發“高碳效率合成氣直接制線性α-烯烴催化技術”,首次實現一步法合成線性α-烯烴,填補了國際技術空白,推動了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該項技術已在國家能源集團包頭化工完成百噸級中試運行,將于2026年完成萬噸級工業示范運行,開展技術推廣。
02
正在實施的典型案例

低碳院所屬單位歐洲研究院聯合德國萊布尼茨催化研究所等機構開展的“基于人工智能的電力多元轉化研發平臺建設及電催化CO?制備綠色燃料和化工品技術開發”項目突破了二氧化碳電催化高選擇性轉化制備綠色燃料與化工品的關鍵技術瓶頸,在歐洲形成先行先試和示范帶動效應,為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新的技術儲備。
此次典型案例遴選工作由國家能源局指導,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辦公室與中國歐盟商會共同組織,覆蓋氫能、智慧能源、新型儲能、海上風電等多個重點領域,合作國別涉及12個歐洲國家。7月14日,第十二次中歐能源對話在北京召開,會議對典型案例的遴選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低碳院憑借創新技術研發能力和國際科技合作經驗,成為首批入選單位之一,體現了國家能源集團在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發揮的重要創新引領作用,標志著國家能源集團在中歐能源科技創新合作中邁出了堅實一步。
低碳院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
攜手國際能源技術領域合作伙伴
進一步深化技術交流與項目開展
探索更多合作創新模式
推動中歐能源務實合作邁向更高水平
共同開創綠色低碳能源的新未來
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低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