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Aspen Plus軟件模擬了基于石灰石加綠氫制備CaO的低碳水泥生產系統,并與傳統水泥生產系統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該系統在能耗、CO?排放量和?效率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與傳統系統相比,能耗降低19.42%,CO?排放量降低52.91%,CO?生成量降低37.55%,?效率從31.11%提升至75.63%。此外,合成氣的高利潤可抵消綠氫成本,實現430.15元/噸熟料的凈利潤,展現出良好的工業應用前景。
基于石灰石加綠氫制備CaO的低碳水泥生產系統模擬
作者
鄧雨萌1,2,伍嘉文1,曹洪杰1,李英杰1,2
單位
1. 山東大學 核科學與能源動力學院;2. 山東大學 高效儲能及氫能利用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
引用格式
鄧雨萌,伍嘉文,曹洪杰,等.基于石灰石加綠氫制備CaO的低碳水泥生產系統模擬[J].潔凈煤技術,2025,31(6):1?12.DENG Yumeng,WU Jiawen,CAO Hongjie,et al. Simulation of low-carbon cement production system based on limestone hydrogenation for CaO production[J].Clean Coal Technology,2025,31(6):1?12.
研究背景
水泥生產是全球CO?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傳統水泥生產過程中石灰石分解產生的CO?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60%以上。目前廣泛研究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面臨高能耗的問題。為了實現水泥生產的低碳化,研究者們開始探索新的工藝技術,其中石灰石加氫分解技術因其能夠將生料源CO?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合成氣而受到關注。
研究內容
采用Aspen Plus軟件對基于石灰石加氫制備CaO的低碳水泥生產系統進行了模擬,分析了系統的能耗、CO?排放量、?效率及成本,并與采用單乙醇胺捕集CO?的傳統水泥生產系統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與傳統系統相比,低碳水泥生產系統通過將生料源CO?轉化為合成氣中的CO,顯著減少了后續碳捕集單元的CO?處理量,從而在能耗、CO?排放量和CO?生成量方面分別降低了19.42%、52.91%和37.55%。此外,系統的?效率從傳統系統的31.11%增加到75.63%,成本分析表明,盡管綠氫的使用增加了系統成本,但合成氣的高利潤抵消了這部分成本,并實現了430.15元/噸熟料的凈利潤。
研究結論
(1)與采用單乙醇胺捕集CO?的傳統水泥生產系統相比,基于石灰石加氫制備CaO的低碳水泥生產系統在能耗、CO?排放量和CO?生成量方面分別降低了19.42%、52.91%和37.55%。
(2)低碳水泥生產系統的?效率顯著提高,從傳統系統的31.11%增加到75.63%,主要得益于合成氣的產出和系統內部能量的有效利用。
(3)經濟分析表明,合成氣的高利潤可以抵消綠氫帶來的高成本,并實現430.15元/噸熟料的凈利潤。當綠氫成本低于2.28元/立方米時,低碳水泥生產系統的綜合成本低于傳統水泥生產系統。
(4)低碳水泥生產系統在能耗、CO?排放量、?效率和成本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展現出良好的工業應用前景。
創新點
創新性地將綠氫引入水泥生產過程中的石灰石分解環節,通過模擬分析了基于石灰石加氫制備CaO的低碳水泥生產系統。研究發現,該系統不僅能夠顯著降低CO?排放量,還能有效減少能耗和提高?效率。此外,合成氣的產出為系統帶來了額外的經濟效益,進一步提升了該工藝的工業應用潛力。這一成果為水泥行業的低碳化轉型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和理論支持。
重要圖表

圖1 水泥生產系統能耗對比

圖2 水泥生產系統CO?生成/排放量對比

圖3 基于石灰石加氫制備CaO的低碳水泥生產工藝的?損分布

圖4 水泥生產系統運營成本對比
通訊作者
李英杰
李英杰,教授,博士生導師,任職于山東大學核科學與能源動力學院,熱能工程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CO?捕集轉化、熱化學制氫、熱化學儲能。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任務(6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20多項研究課題。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余件,轉化7件。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山東省自然科學學術創新獎等多項獎勵。培養博士生7人、碩士生30余人,被評為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