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未勢能源聯合海大清能研發、為巴西NAUTICA公司定制的“國內首制船用移動式氫能發電艙”,經跨洋運輸穩步運往巴西港口。該裝備將于9月中旬清關后,搭載于一艘36米的科考船進入調試階段。
作為我國氫能船舶核心裝備首次“出海”巴西,這一突破標志著中國氫能技術正式落地南美海事領域。未來,它將伴隨科考團隊沿亞馬遜河深入雨林,以零排放清潔動力支撐氣候考察工作。在監測雨林生態、記錄氣候數據的每一段航程中,為全球氣候研究注入“中國智造”的綠色力量。

自主創新破局 氫能船舶應用“出海”
此次交付的“船用移動式氫能發電艙”,是未勢能源針對南美海事場景研發的創新成果。其氫燃料電池系統、儲氫系統這兩大核心動力模塊,均由未勢能源自主研發,并提供全套配套服務與技術支持。該系統融合了先進的氫燃料電池技術、模塊化氫能管理技術、船舶專用氫安全技術及智能化自適應控制算法,能夠高效地將氫能轉化為電能,從核心技術層面,為科考船提供穩定的日常電力供應,保障清潔動力的穩定輸出 。

在設計層面,系統采用高度集成化的“定制化”模塊化集裝箱設計,將燃料電池、儲供氫系統等關鍵組件完整地納入集裝箱內,可直接固定于船舶甲板。這一創新設計,不僅大幅簡化了安裝流程,還顯著提升了系統的可靠性與維護便利性,有效節省船舶空間。與傳統船用燃油發電系統相比,該系統能顯著降低碳排放,真正達成“綠色航行 + 綠色科考”的雙重目標,為海事領域的低碳轉型,提供了切實可行且極具操作性的技術方案 。
這一海外落地成果并非偶然,背后是未勢能源在氫能船舶賽道長期的深厚技術積淀。此前,未勢能源已攜手海大清能,完成我國首艘氫燃料電池海上交通船“蠡湖未來”號從研發、設計到系統集成的全部工作,并推動其成功下水。當前,依托平臺化、模塊化的產品開發體系,未勢能源的相關技術可靈活拓展至游艇、渡船、高速船、船員交通船、引航船、系泊作業船、錨泊作業船等多款船型。這為此次出海裝備的可靠性與適配性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充分印證了中國氫能船舶技術已具備廣泛的多場景應用能力 。
即將亮相COP30 全球舞臺彰顯中國氫實力
此次未勢能源與巴西NAUTICA的合作項目,自啟動推進以來,便獲得了中巴兩國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巴西政府相關部門以及中國駐圣保羅總領事館,均給予了重要的指導與協助,這充分彰顯出兩國在推動綠色能源技術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堅定決心,為項目的順利落地搭建起了穩固的橋梁 。
早在8月15日長城汽車巴西工廠的開幕儀式上,該氫能科考船模型就已作為核心展品精彩亮相。巴西總統、副總統及千余名政界人士、產業鏈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中巴綠色合作成果。這一亮相,不僅讓國際社會提前領略到中國氫能技術的強大實力,更夯實了兩國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合作基礎,為后續更深入的技術交流與項目合作,鋪平了前行的道路 。

更值得關注的是,搭載該氫能系統的示范船舶,將于2025年11月亮相巴西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屆時,這艘承載著中國氫能先進技術的船舶,將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它不僅是我國氫能船舶裝備首次“出海”巴西的標志性成果,更將向國際社會直觀地展現中國在海事綠色技術領域的創新實力與引領地位,成為中國氫能技術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一張重要名片 。
以氫為紐帶 共繪全球海事領域新圖景
從“蠡湖未來”號在國內取得的重大突破,到船用移動式氫能發電艙成功落地南美,未勢能源攜手行業伙伴,一步一個腳印地將中國氫能船舶技術,從“自主創新”的國內階段,穩步推向“國際認可”的全球舞臺。此次與巴西NAUTICA的合作,不僅為巴西海事行業的綠色轉型注入了強勁動力,更開創了中國氫能船舶核心裝備“走出去”的先河,為全球海事領域清潔能源的應用,樹立了可供借鑒的“中國范例” 。
展望未來,隨著COP30的日益臨近以及項目的持續深入推進,中國氫能技術將在更為廣闊的國際舞臺上充分發揮價值。未勢能源也將繼續秉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發展理念,持續拓展氫能在海事領域的應用邊界,全力推動全球海事行業加速向低碳、零碳方向轉型。在人類能源可持續發展與全球氣候治理的征程中,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