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梳理了當下主流PEM電解槽所用材料、結構形式以及各部件自下而上的制造思路。為便于量化,文中以 1 MW 電堆為參照,催化劑負載量取 2022 年商業化產品平均水平,未計入實驗室級別的突破性數據。

表:PEM電解槽的關鍵設計規范
一、1 MW 電堆設計基準
- 單電池有效催化面積:≈ 900 cm2(正方形,也可選矩形或圓形)圖1
- 活性區外沿再留 10 % 工藝余量,用于模切與壓縮均勻性
- 未來迭代方向:提高電流密度,在相同幾何尺寸與單池數量下增大產氫量

圖1
二、制造總覽
圖 2 展示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工藝鏈,下文按四大部件逐一展開。

圖2
三、傳輸層
1. 陽極 PTL(多孔傳輸層)
– 材料:燒結鈦 + PVD 鍍鉑
– 工藝:鈦粉→燒結→模切→PVD 鍍層(工藝圖見圖 3)

圖3
2. 陰極 GDL(氣體擴散層)
– 直接采購碳紙/碳布,模切成所需尺寸即可
四、CCM & MEA
1. 結構
CCM(催化劑涂覆膜)夾在陰/陽極傳輸層之間即構成 MEA。

圖4
2. 成本地位
CCM 占電堆成本比重最高,是降本重點研究對象。
3. 兩條制備路線
超聲波噴涂:實驗與小批量常用,效率低,卷對卷(R2R)改造后可提速

圖5
狹縫涂布:R2R 連續工藝,速度快、易放大,正逐步取代噴涂
(圖 4、圖 5 分別給出兩種路線的設備配置與質量監控示意)
4. MEA 集成
CCM 完成后與 PTL、GDL 疊合,即得 MEA。
五、雙極板
– 材料:鈦卷板 + PVD 鍍鉑(早期曾用 316L 不銹鋼)
– 厚度:本例取 1.5 mm(不含鍍層)
– 工藝:沖壓/蝕刻流場 → PVD 鍍鉑(圖 6)

圖6
六、單池與整堆組裝
1. 單池
– 雙極板絲網印刷密封墊圈
– 依次疊放 MEA(含 CCM、PTL、GDL)
– 固化
2. 成堆
– 將單池層層疊加并壓緊
– 加裝端板、拉桿等機械件(圖 7)

圖7
3. 自動化程度
– 小批量:人工疊裝,人力密集、節拍慢
– 大批量:多級自動化,效率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