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成渝高速氫走廊暨氫能產業“四企”聯動推進大會在重慶市國資委舉行。從首座加氫站投運、首批氫能物流車鳴笛發車,到“四企”聯動產業聯盟成立、超80億元合作機會清單發布,一系列重磅動作密集落地,標志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氫能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全產業鏈發力,“四企”聯盟破局
大會現場,9家產業鏈核心企業分別圍繞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等環節發布了全產業鏈推進情況,共同形成覆蓋基礎設施建設、裝備制造、能源供給、技術保障、金融支持與碳管理的全產業鏈解決方案。

△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峙發布《成渝高速“氫-電”走廊協同發展行動方案》。
其中,重慶高速集團發布《成渝高速“氫-電”走廊協同發展行動方案》,未來5年計劃投資30億元,在成渝高速公路上建成加氫站7座以上,氫能服務能力達到全國高速公路領先水平;建成重卡充換電站50座以上,實現每100公里至少1座重卡補電設施;建成乘用車超充站300座以上,充電車位占比較“十四五”末實現翻番;建成分布式光儲390兆瓦,探索綠電就地制氫、氫儲能等項目布局,打造全國山區高速新能源廊道建設樣板。
重慶物流集團推出成渝萬高速氫能物流干線應用場景,讓“氫車運貨”有了具體路徑;慶鈴集團亮出新一代“氫勢力”商用車矩陣,補上終端裝備短板;重慶機電集團、重慶化醫集團則分別從加氫及儲氫高端裝備制造、制氫能力提升入手,夯實產業基礎。

此外,中國汽研提供產業賦能與保障方案、重慶銀行拿出綠色金融支持、重慶投資咨詢集團探索碳管理轉化路徑、聯和氫能集團發布H2aaS服務體系助力成渝高速氫走廊行動計劃。
當天,“四企”聯動氫能產業聯盟正式成立,重慶高速集團擔任首屆輪值主席單位,首批吸納20家成員單位,實現氫能全產業鏈覆蓋。該聯盟將貫通氫走廊脈絡,共筑氫產業生態,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共建跨區域基礎設施網絡,統籌“制、儲、運、加、用”體系,加速氫能多領域示范應用,推動成渝氫能產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80億元機會清單落地,5家企業率先簽約
產業要發展,項目是關鍵。大會上,《成渝高速氫走廊國企氫產業合作機會清單》重磅發布,梳理出基礎設施、生產制造、終端應用等領域40項合作需求,總投資超80億元。

清單發布后,慶鈴集團、重慶化醫集團等5家企業簽署《成渝“氫走廊”示范項目合作運營協議》,重慶高速集團所屬數字交通公司也與相關物流企業簽下貨物運輸合同,合作內容涵蓋氫能裝備制造、物流干線應用等核心領域。

大會最受關注的環節,當屬成渝高速氫走廊的“首秀”。

△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業軍宣布渝蓉高速高升加氫站正式投用。
通過直播連線,成渝高速通道上首座加氫站正式投運,工作人員為進站的氫能貨車完成首次加注。與此同時,在果園港,隨著一聲鳴笛,成渝高速氫走廊示范線首批氫能物流車滿載貨物緩緩駛出,開啟跨區域運輸。
這兩個“首次”,標志著成渝高速氫走廊示范運營邁入新征程。
成渝高速氫走廊建設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推進”

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凌健介紹,川渝已聯合編制《成渝氫走廊建設方案(建議稿)》并上報,方案明確以成渝間3條高速為紐帶,聯通多物流樞紐基地開展規模化貨運示范,計劃3—5年建成國家氫能創新支點。此外,正推動中國汽研牽頭組建氫能產業創新中心,攻關核心技術,下一步還將全力爭取國家支持、推動項目落地、打造創新平臺。

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曾菁華表示,成渝高速氫走廊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能源運輸通道,更是貫通產供銷、銜接產學研、融合資本與技術、連接當下與未來的創新發展走廊、產業協同走廊、綠色生態走廊。此次發布的行動方案、應用場景等是國企聚焦主業聚力創新的集中體現,標志著成渝氫走廊建設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推進”新階段。他要求市屬國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布局轉型新賽道,深化“四鏈”融合,強化“四企”聯動,以數字賦能打造智慧新走廊。
截至目前,川渝兩地已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1577輛、建成加氫站34座,示范規模居西部第一、全國前列。隨著“四企”聯動格局成型,成渝氫能產業正加速邁向全鏈條協同、跨區域融合的新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