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腳步放緩,但并沒有陷入困境。依舊有眾多企業選擇在燃料電池電堆/系統技術上孜孜不倦地“攻堅克難”,不斷推進產品的更新迭代,從而有效帶動以燃料電池為核心的下游應用發展進程。
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國內企業一汽紅旗、氫通新能源、清能股份、國鴻氫能、海得利茲、鏊潤能源以及國外企業IE-FLIGHT、藍界科技等陸續推出燃料電池新品,可以看到大部分新品功率已突破200kW,甚至達到了驚人的400kW。部分燃料電池新品的應用場景正在追求更多樣化的應用場景。
各家新品及參數詳情如下:
“
紅旗汽車首臺CAPE6-070K-01燃料電池發動機試制成功10月23日,一汽紅旗宣布該公司研發總院自主研發的首臺 CAPE6-070K-01燃料電池發動機在整車開發院試制部成功試制。據介紹,CAPE6-070K-01燃料電池發動機依托吉林省重大專項“耐低溫長壽命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開發,整機設計工況壽命 8000h,體積比功率800W/L,動態加載速率50kW/s,可在-30℃實現30s快速冷啟動,多項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計劃于2024年年底實現整車搭載驗證。10月18日,氫通(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全球首發大功率300kW氫燃料電池系統氫采300和搭載氫通新能源200kW氫燃燃料電池系統的氫能重卡。氫采300峰值功率300 kW,可實現-40℃低溫啟動,-35℃快速自啟動,最高效率>60%,額定功率響應時間9s,防護等級達到IP67,可滿足商用車25000h以上壽命要求。氫采300的新品具有高效率、高集成化、寬域環境適應性、長壽命、多領域應用的顯著特點。10月18日,清能股份隆重推出兩款革命性產品:VLS Ⅳ系列400kW燃料電池電堆與HET-A1000 5 MW AEM電解水制氫系統。VLS Ⅳ系列400kW燃料電池電堆,單堆額定功率首次突破400kW,采用該公司原創開發的石墨金屬復合雙極板技術,匹配重卡系統效率可提升20%以上,助力重卡實現每百公里氫耗7公斤,能夠為氫能重卡的可持續、低成本運營提供強勁動力。10月12日,國鴻氫能發布國內最大功率的船用氫燃料電池系統——鴻瀚C240船用燃料電池系統。該系統在率先實現240kW大功率的同時,還在多項核心指標上實現突破。系統設計使用壽命30000小時以上,滿足船舶全生命周期使用需求;10秒內可以完成啟動并輸出功率,及時響應船舶的動力需求;能夠輕松應對航行中的振動、鹽霧及EMC挑戰;通過分離涉氫與非涉氫部件的隔離設計、稀釋與防爆設計、冗余設計,系統展現出高安全性,確保無憂運行。9月19日,海得利茲發布甲醇氫能燃料電池發電系統,采用甲醇重整高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使用甲醇作為燃料,甲醇通過重整成為富氫氣體(70%的氫氣)直接通入高溫膜燃燃料電池電堆進行發電,發電效率高達45%。發電系統可實現一鍵啟動,穩定高效提供電能。設備體積小、靜默式工作、功率智能調節、低碳環保,是安全、可靠、高效、綠色的發電系統,在離網式的各種場景可以開展應用。7月23日,煙臺鏊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品發布會上展示了創新研發的多源柔性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發電平臺。該平臺支持廣泛的燃料選擇,包括生物天然氣、綠醇、綠氨等,創新的多堆切換技術和定制化熱盒(Hot Box)設計,確保公司的SOFC解決方案能夠靈活適應各種應用場景;從家用1kW熱電聯供(CHP)到MW級別的工業應用,平臺實現了核心零部件的模塊化共用,極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場競爭力。近日,英國領先的燃料電池開發商和制造商智能能源公司(Intelligent Energy)公布了其用于支線飛機的突破性航空燃料電池產品IE-FLIGHT系列。IE-FLIGHT燃料電池采用專利蒸發冷卻技術。這項技術使燃料電池系統能夠在高溫下運行,允許使用更小的熱交換器,從而減輕重量,減少阻力,提高飛機的整體性能,特別是在高速飛行時。IE-FLIGHT F300燃料電池系統適用于eVTOL,區域和支線飛機應用。既可以安裝在新的Part-23飛機設計上,也可以改裝到現有的Part-23飛機上。IE-FLIGHT架構可擴展到多MW燃料電池裝置,使其適用于Part-25飛機。全球首臺200千瓦高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系統成功測試7月,全球首臺200千瓦高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系統在藍界科技位于丹麥奧爾堡的燃料電池工廠測試車間測試成功,該燃料電池系統的商業設計電效率為55%,能節省20%至30%的燃料,從而實現綠色能源的有效應用。此外,該系統還能實現100%的碳捕獲,被回收的二氧化碳既能用于再生綠色能源,也能用于存儲。藍界科技的首臺試點系統為1兆瓦船載發電系統。該系統將安裝在馬士基的一艘大型遠洋混合燃料甲醇動力集裝箱船上,該船預計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