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潔能源的宏大畫卷中,AEM電解水制氫技術正以成本與效率的雙重潛力吸引全球目光。而在AEM電解槽內部,有一個看似微小卻至關重要的核心角色——催化劑。它如同電解水制氫過程中的“能量加速器”,默默驅動著水的分解反應,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關鍵所在。
“分子拆解工”:催化劑的使命
水分子(H?O)的分解絕非易事,需要克服巨大的能量壁壘才能拆開氫(H)與氧(O)之間的牢固連接。催化劑的核心使命,就是為這一關鍵化學反應鋪設一條“捷徑”——顯著降低反應所需的能量門檻(即過電位),加速反應速率,讓水分子在較低能耗下高效裂解為氫氣和氧氣。
在AEM電解槽中,催化劑主要分布在兩個核心區域:
陰極(產氫側):負責加速析氫反應(HER),高效產生氫氣。

陽極(產氧側):負責加速析氧反應(OER),生成氧氣。

鉑族貴金屬:優異性能與現實困境
長期以來,鉑(Pt)、銥(Ir)、釕(Ru)等貴金屬催化劑憑借其卓越的活性與穩定性,被視為電解水制氫催化劑的“黃金標準”。然而,它們的廣泛應用面臨著難以逾越的障礙:
高昂成本:貴金屬資源稀缺,價格昂貴(如鉑金價格每克可達200元以上),直接推高了電解槽的設備成本。
資源限制:貴金屬全球儲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存在資源“卡脖子”風險。
破局之路:非貴金屬催化劑的崛起
為突破貴金屬桎梏,降低電解水制氫成本,科研界正全力探索高性能、低成本的替代方案:
過渡金屬基材料:鐵(Fe)、鈷(Co)、鎳(Ni)、錳(Mn)等金屬及其氧化物、氫氧化物、磷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等化合物,展現巨大潛力。鎳鐵基(NiFe)催化劑在OER方面表現尤為亮眼,活性直逼貴金屬。
碳基材料:通過對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納米管)進行雜原子摻雜(N, P, S, B等)或負載過渡金屬單原子/團簇,可有效調控其電子結構,顯著提升HER或OER活性。
無金屬催化劑:某些經過精心設計的碳氮材料或其他有機框架材料,也能展現出令人矚目的催化性能。
納米結構工程:通過制備納米顆粒、納米線、多孔結構、核殼結構等,極大增加催化劑的活性位點數量(比表面積),優化反應物和產物的傳質過程。
AEM的獨特優勢:催化劑的“友好舞臺”
相比于PEM電解槽在強酸性環境下工作,AEM電解槽在較溫和的堿性條件下運行,為催化劑選擇帶來顯著優勢:
更廣闊的“材料庫”:堿性環境對材料的腐蝕性遠低于強酸環境,許多在酸性中不穩定的非貴金屬催化劑(如鎳、鐵基材料)得以大展身手。
降低成本潛力巨大:擺脫對鉑、銥等昂貴貴金屬的依賴,是AEM技術實現低成本制氫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催化劑成本下降將直接推動整個電解槽系統成本下降。
挑戰發展并存:禾帆氫能零貴金屬催化劑探索
盡管非貴金屬催化劑在AEM中前景光明,但走向大規模應用仍需經過多重挑戰,圍繞核心問題不斷優化迭代:
活性與穩定性平衡:在保持高活性的同時,實現數千甚至上萬小時長期穩定運行,仍是關鍵挑戰。
膜電極一體化(MEA)優化:如何將催化劑與AEM膜、氣體擴散層等高效集成,構建高性能、長壽命的膜電極組件。
南通禾帆氫能在攻克非貴金屬催化劑技術難題的道路上,積極布局并取得重要進展。采用資源豐富、低成本的過渡金屬類完全替代貴金屬,在成本上遠低于目前商用鉑碳催化劑以及氧化銥、氧化釕等稀缺昂貴元素,同時利用先進的電極片制備工藝,形成自支撐催化電極片,并經多輪技術優化迭代,顯著提高了催化劑的利用率,極大降低生產成本。

上圖所示為南通禾帆氫能陽極/陰極催化電極片
催化劑,這個AEM電解槽內部的“能量加速器”,其性能每一次提升,都是推動綠氫成本下降的重要力量。隨著非貴金屬催化劑在活性、穩定性及規模化制備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它們將在AEM電解槽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加速綠氫經濟邁向更廣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