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能源需求使電網緊張,并引發了對環境的擔憂,促使人們轉向氫動力數據中心。
像ECL這樣的初創公司和甲骨文(Oracle)這樣的巨頭正在部署燃料電池,用于零排放、離網運營,減少水的使用和排放。
盡管成本高昂,基礎設施也存在障礙,但氫技術有望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帶來可持續的可擴展性。
人工智能的電力需求激增
在創新常常超過基礎設施供給的硅谷中心,一場悄然發生的革命正在推動人工智能的繁榮。
作為人工智能運營的支柱,數據中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電力,給電網帶來壓力,并引發了對環境的擔憂。
隨著企業競相部署更強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對可持續能源的追求使一些企業選擇了氫燃料——一種承諾零排放的燃料,沒有太陽能或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
最近的事態發展凸顯了這一轉變。總部位于山景城的初創公司ECL推出了一個完全脫離電網運行的氫動力數據中心,解決了困擾傳統設施的電力和水需求。根據硅谷的報道,ECL的創始人尤瓦爾·巴查爾設想將這項技術擴展到GW,使用氫燃料電池在現場產生清潔能源。
氫能源對傳統能源的優勢
這不僅僅是一個小眾實驗;這是對更廣泛危機的回應。人工智能工作負載所需的能量可能是標準計算任務的10倍,到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的功耗預計將翻一番。氫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因為它可以通過電解從水中產生,有效地儲存,并且只以水蒸氣作為副產物就可以轉換回電能。
ECL的設施展示了其實用性:它將儲氫罐和燃料電池直接集成到數據中心架構中,消除了對負擔過重的公用設施的依賴。正如《水星報》(The Mercury News)所詳述的那樣,這種裝置不僅減少了排放,而且通過回收副產品用于冷卻,減少了用水量——這在容易干旱的加州是一個關鍵優勢。

行業巨頭加入氫能的行列
這種勢頭并不局限于創業公司。甲骨文與Bloom Energy合作,于2025年7月宣布了一項在其美國云基礎設施中部署氫燃料電池的計劃。媒體報道了這一舉措,旨在為人工智能驅動的數據中心提供可靠的按需電力,減輕電網的不穩定性。
與此同時,微軟和谷歌等科技巨頭也在探索類似的道路。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2025年2月的一份報告指出,硅谷公司正在轉向氫和核選項來推動人工智能競賽,氫的可擴展性使其對超大規模運營特別有吸引力。
擴展氫解決方案的挑戰
然而,障礙依然存在。生產來自可再生電力的綠色氫需要大量的清潔能源,而廣泛分布的基礎設施仍處于初期階段。成本是另一個障礙;一開始,氫系統可能比天然氣替代品貴20-30%,盡管可持續性要求的長期節省可以抵消這一成本。
業內人士指出,監管支持是關鍵。科技分析師在X上的帖子強調,如果沒有氫這些新能源的創新,能源瓶頸可能會阻礙人工智能的發展,其中一人指出,到2035年,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可能會激增30倍。
日立能源的博客于2025年3月發布相關評論,討論了適應人工智能負載的基礎設施,強調需要可靠、可持續的能源,如氫氣來保持性能。
未來前景和經濟影響
環境效益是深遠的:零排放氫符合全球凈零目標,有可能顯著減少科技行業的碳足跡。然而,成功取決于電解槽效率和供應鏈的進步。正如一位可持續發展倡導者在X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所言,數據中心正在“走向綠色”,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而氫被定位為基石。
克服人工智能下一階段的瓶頸
氫氣的整合并非沒有風險——供應鏈的脆弱性和對熟練維護的需求可能會減緩其采用。然而,像甲骨文和Bloom之間的合作,標志著一個成熟的生態系統。webproonews最近的一篇文章警告說,2025年人工智能將面臨能源危機,并強調了氫在避免危機方面的作用。
最終,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氫不僅僅是一種能源,還是一條通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業界可能很快就會看到氫動力數據中心成為常態,在技術目標和對地球的責任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