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車作業只排水、不產生廢氣,這是如何做到的?近日,一場氫能環衛車零排放體驗日在廣州市黃埔區舉行。30名來自暨南大學環境與氣候學院的師生,共同走進氫燃料電池系統企業,參觀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線,現場比對氫燃料電池車與燃油車的作業場景,并圍繞技術原理與應用前景展開座談交流。
本次活動以黃埔區在環衛服務領域的新能源技術應用成果為窗口,呈現了廣州市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實踐與成就。

企業展廳中的氫燃料電池系統模型(廣州市城管局供圖)
活動首站,師生們來到企業展廳,在講解員的介紹下了解氫能技術的發展歷程與應用前景。隨后,企業技術人員帶領師生參觀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線,了解氫能電池的生產、組裝、檢查等生產流程,認識氫能是如何轉變成電能,并驅動車輛行駛。
據了解,黃埔區目前已有71臺氫燃料電池環衛車投入使用。該車型搭載現代氫能科技生產的燃料電池系統,以氫為能源,運營全程實現“零排放、零污染”,可有效降低環衛作業對城市空氣質量的影響。

氫燃料電池環衛車與傳統燃油環衛車作業演示(廣州市城管局供圖)
走出生產車間,學生們很快被眼前的幾輛環衛車吸引住。氫燃料電池環衛車與傳統燃油環衛車同臺亮相,并演示日常的作業場景,師生們直觀感受到兩類車輛在排放、噪音、效能等方面的差異。該氫燃料電池系統企業的技術經理介紹道:“相對于其他加壓式的燃料電池系統,這種可變壓式系統能讓環衛作業車產生更小的振動和更低的噪音,提升了車輛整體的舒適性。”
在座談會環節,師生們與氫能技術專家就氫能技術的發展前景、應用挑戰及未來規劃進行了深入交流。“平常大家總說‘科技改變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就是手機、AI。通過參加今天這個活動,我感覺氫能在悄無聲息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綠色,同時讓環衛工人的體驗也更好。”來自暨南大學環境與氣候學院的賀同學有感而發。
據悉,黃埔區作為國家新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和廣東省燃料電池汽車運營示范區,近年來積極推動氫能全鏈條布局與實體化運營,預計2025年底前再新增投入不低于25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