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5-08-08 來源:廈門日報 瀏覽數:32
嘉庚創新實驗室氫能示范項目負責人李水榮(左)向記者介紹制氫技術(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攝)氫能示范項目沙盤模型(廈門日報記
嘉庚創新實驗室氫能示范項目負責人李水榮(左)向記者介紹制氫技術(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攝)
氫能示范項目沙盤模型(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攝)
2024年11月,金旅氫燃料電池客車亮相進博會(金旅客車 供圖)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劉艷) 一股強勁的“氫風”,正在鷺島刮起。
近日,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拿下一個大單。四川省自貢市1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采購結果公告發布,金龍成功中標1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華商廈庚氫能技術(廈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廈氫能”)傳來新進展:公司600標方堿性電解槽成功出口印度尼西亞,創下“廈門造”制氫裝備出口第一單。
從上游制造端制氫裝備的“出海”, 到下游應用端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市場受捧,種種跡象顯示,廈門氫能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氫,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為浩瀚宇宙中分布最廣泛的物質之一。氫燃燒熱值高,燃燒的產物為水。因此,氫能被稱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氫能產業成為城市角逐的新賽道。廈門發展氫能產業優勢何在?接下來又將如何“氫”裝上陣,領跑“零碳”賽道?
用氫:“廈門造”車輛越來越“氫”
沖壓、焊接、電泳、涂裝、總裝,走進金龍位于廈門集美的生產基地,處處可見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我們正在加緊生產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預計下半年,這些車輛將交付給四川省自貢市。”金龍高級工程師楊福清說。
加入氫氣,排出純水,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帶來的是零污染的綠色出行新體驗。楊福清介紹,金龍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無需燃油、無需充電,一次加氫只需10分鐘,總續航里程可達500公里以上,能夠很好滿足城市公交的運營需求。
位于湖里的廈門金龍旅行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旅客車”),氫燃料電池客車訂單也是接連不斷。“氫氣的熱值是等質量汽油的3倍,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金旅客車新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康燕語告訴記者,目前,金旅氫燃料電池客車已在上海、淄博、大同、佛山等城市運營,彰顯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氫能公交是氫能在交通領域的主要應用場景之一。廈門金龍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汽車集團”)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在2005年,金龍汽車集團便開始對氫燃料電池汽車進行深入的研發、調研。2006年,金龍汽車集團與上海交通大學等多家單位攜手,成功研制出我國首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近年來,金龍汽車集團旗下金龍、金旅客車等三家整車企業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發展勢頭強勁。
除了公交車,“大塊頭”的重卡也越來越“氫”。今年5月,在廈門工博會上,榮獲廈門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金龍49T氫燃料電池半掛牽引車驚艷亮相。該產品通過集成大功率燃料電池、大容量供氫系統及高效率驅動系統,攻克了長續航氫燃料電池重卡整車一體化集成技術,標志著中國在新能源重卡核心技術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
“集團氫燃料汽車已覆蓋客車、卡車和專用車等全系列商用車型。”金龍汽車集團有關負責人說,集團參與制修訂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獲得相關專利授權31項,截至2024年底,集團氫燃料商用車累計銷量超2800輛,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
令人期待的是,氫能交通應用場景即將“登鷺”,廈門翔南片區將打造光儲充氫一體化示范。國網廈門供電公司參與該項目的前期策劃,廈門供電公司高能級配電網建設指揮部常駐成員吳桐告訴記者,該項目利用光伏產生的綠電制氫,實現可再生能源與氫能的耦合。同時,初期建設電解水制氫、加氫、儲氫一體化站,為燃料電池汽車提供加氫服務。
制氫:廈門綠氫制造全國領先成功“出海”
氫從哪里來?區別于煤、石油、天然氣等可以直接開采的一次能源,氫能是一種二次能源,需要通過各種一次能源制取。
依托廈門大學和嘉庚創新實驗室的科研實力, 廈門在制氫領域以黑馬之姿強勢出圈。
四通道電解池測試儀器、非貴金屬催化劑、智能綠氫綜合應用示范……走進位于翔安的嘉庚創新實驗室一樓,映入眼簾的是滿滿的“氫元素”。展示墻上,氫能產業核心研發團隊赫然在列。嘉庚創新實驗室氫能示范項目負責人李水榮向記者一一介紹:“陶華冰副教授專注研究PEM電解水制氫,張秋根教授主要研究AEM電解水制氫,高小平博士主要研究ALK堿性電解水制氫……”
根據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的不同,氫能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其中,以電解水制氫為代表的綠氫,基本不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既清潔又高效。“綠氫,正是嘉庚創新實驗室研究的方向、廈門布局的重點。在綠氫制造方面,廈門電解水制氫裝備技術全國領先。”李水榮說,嘉庚創新實驗室孵化了3家公司,分別對應ALK(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PEM(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AEM(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三種不同的電解水制氫技術路線,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展現出獨特的優勢。
集裝箱大小的裝備內部,純水儲存罐正在提供水源,層疊有致的電解槽不斷有氫氣生成,順著連通的管道進入供氫設備……這是鷺島氫能(廈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鷺島氫能”)自主開發的高性能兆瓦級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裝備。
PEM制氫裝備過往無法大規模商業生產,主要是因為膜電極上的催化劑依賴銥等貴金屬材料,價格昂貴。銥的價格有多高?“銥的全球年產量只有7噸左右,一克價格可達到1200元。”李水榮說,既要減少氧化銥的用量,又要保障高性能,是PEM電解水制氫的關鍵。
嘉庚創新實驗室PEM電解水制氫項目負責人、鷺島氫能董事長陶華冰帶領團隊前后做了近千次試驗,最終制出符合條件的催化劑,將膜電極材料上銥的用量降低了70%。2023年,鷺島氫能PEM電解水制氫裝備被國家能源局認定為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這意味著我國在該技術線路上實現全鏈條自主研發,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穿越荊棘,終見繁花。目前,鷺島氫能PEM電解水制氫裝備年產能已達1GW(吉瓦),國內公開招標市場占有率第一。
同樣在氫能賽道上加速奔跑的,還有華廈氫能。華廈氫能專注于堿性電解水制氫,這一制氫技術是綠氫領域的“資深前輩”,應用范圍較廣。
就在這個月, 華廈氫能首條幅寬2.2米的堿性電解槽專用復合隔膜智能化產線正式建成,此舉標志著該公司在綠氫裝備核心材料領域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我們創新研發的復合隔膜,采用新型聚合物基材與納米涂層工藝,厚度只有零點幾毫米,微孔縮小至50納米至70納米,肉眼根本看不到。”嘉庚創新實驗室高效堿性電解水制氫項目負責人,華廈氫能創始人、CTO高小平博士告訴記者,復合隔膜的性能是堿性電解水制氫的關鍵因素,“與傳統PPS隔膜相比,復合隔膜的氣密性提高40倍,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科技部一個國家重點項目的初步測試結果中,華廈氫能產品的大部分性能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憑借硬核技術,華廈氫能叩開了海外市場的大門。不久前,華廈氫能600標方堿性電解槽成功出口印度尼西亞,這是福建省第一單大標方堿性電解槽出口海外。廈門氫能產業發展由此掀開亮麗新篇章。
資本的青睞,從另一個角度佐證廈門綠氫制造的強大競爭力。“華廈氫能獲得招商局集團成員企業華商能源公司創業投資近億元,鷺島氫能獲得德屹資本、悅石基金等機構投資數千萬元,嘉膜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廈門嘉氫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啟航氫能技術有限公司也均獲得千萬元產業投資。目前,嘉庚創新實驗室在氫能領域落地孵化5家高科技企業,吸引投資超1億元。”李水榮說。
儲氫:全產業鏈條集聚優勢企業
氫能儲運,是制氫與用氫之間的橋梁與紐帶。
氫是最輕的化學元素。“氫”于鴻毛這一特點,意味著氫易揮發,儲存和運輸較難。這就對氫能儲運提出極高要求。
今年1月,廈鎢新能全資子公司廈門廈鎢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明陽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廈進行戰略合作簽約。雙方牽手,合力打通氫能“制-儲-運”的難點環節。
事實上,作為國內固態儲氫材料的龍頭企業,廈鎢氫能在氫能儲運方面成效顯著。固態儲氫由于具有體積儲氫密度高、安全性能好等優勢,被認為是最具前景的下一代儲氫技術。廈鎢氫能總經理陳躍輝介紹,廈鎢氫能利用在貯氫合金方面的技術積累,成功開發并量產了以鈦基為主的固態儲氫材料,解決了固態儲氫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充放的需求,提高了儲氫、運氫的安全性。“廈鎢氫能貯氫合金材料銷量連續多年保持國內第一。”
“廈門氫能產業在經歷埋頭前進的探索蓄勢期后,已悄然崛起。”嘉庚創新實驗室主任助理陳偉平一直關注并推動廈門氫能生態圈的發展,在他看來,廈門氫能產業形成了“制-儲-輸-加-用”的全產業鏈條,集聚了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或在國內有影響力的企業,具備了一定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
陳偉平還介紹,上游制氫環節,嘉庚創新實驗室已開展包括電解水制氫、制氫電源、電化學氫泵、燃料電池、催化劑在內的13項關鍵技術研究,牽頭或參與6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擁有超過60項氫能技術核心專利。核心技術完成“樣品-產品-商品”轉化,正推動以能源科技創新引領的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中游儲運加氫環節,廈門有一定產業積累和亮點,代表企業包括廈鎢氫能、林德氣體等;下游用氫環節,有金龍汽車集團等氫燃料電池汽車頭部企業支撐。“近年來,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廈門新能源產業的新增長引擎。”
企業的快速發展,背后是城市對產業的布局。在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廈門明確將氫能與儲能作為未來產業布局。
今年6月,市發改委發布《廈門市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年—2027年)(征求意見稿)》。該行動計劃為廈門氫能產業發展制定了路線圖。
打造氫能產業技術創新策源地、 打造氫能先進制造業基地、有序開發氫能示范應用場景、著力拓展多領域示范應用……根據該行動計劃,廈門將爭創一個國家級創新平臺,重點推動電解水制氫成套裝備、固態儲氫材料及裝備、氫燃料電池成套設備、氫能汽車、氫能備用電源以及對應的關鍵材料、零部件、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取得突破,保持國際領先。實現關鍵技術裝備及零部件本地化生產并鼓勵出口,到2027年氫能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
政策加持,“氫”裝上陣。可以預測,廈門氫能產業將邁入“黃金發展期”,助力城市能源綠色轉型 、打造“新能源產業創新之城”。
鷺江茶桌仔
練好“氫”功 逐綠未來
●劉艷
氫既是能源,也是重要化工原料。誰在氫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那么,未來在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就能搶占先機。
可以看到,作為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氫能憑借零排放、高效能和豐富的應用場景,正引領全球能源變革。
從國內來看,在“雙碳”目標下,各大城市對氫能產業表現出極大熱情,氫能產業成為各地競相追逐的熱點。
當前,氫能產業處于市場加速培育期,隨著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成熟,即將迎來重要的發展窗口期。
參考鋰電、光伏等新能源推廣歷程,3年至5年制氫裝備、電池電堆等部分環節將快速發展,5年至10年有望實現全面商業化市場化。根據相關機構預測,預計2030年全球氫能產業規模將達到5000億美元,我國市場規模可達到5300億元。
廈門氫能產業的興起與發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政策引導、企業創新、科研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顯示了這座城市在能源轉型方面的澎湃動力。
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氫能產業待成長、應用待突破等問題需要破解。以應用場景為例,廈門現有氫氣主要作為化工原料用于工業制造,尚無作為能源在交通、電力、建筑等領域的應用場景。
短板就是發力點,痛點就是突破口。練好“氫”功 ,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創新和突破。廈門正加足馬力,探索更加廣闊的綠色未來。
亮眼成績
●2006年,金龍汽車集團與上海交通大學等開展合作,成功研制出我國首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金龍汽車集團參與制修訂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獲得相關專利授權31項,截至2024年底,集團氫燃料商用車累計銷量超2800輛,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
●華廈氫能600標方堿性電解槽近日成功出口印度尼西亞,這是福建省第一單大標方堿性電解槽出口海外。
發展目標
根據《廈門市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年—2027年)(征求意見稿)》,我市將爭創一個國家級創新平臺,重點推動電解水制氫成套裝備、固態儲氫材料及裝備、氫燃料電池成套設備、氫能汽車、氫能備用電源以及對應的關鍵材料、零部件、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取得突破,保持國際領先。到2027年,氫能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
【延伸閱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scadasaas.com/news/show-6631.html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網
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