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鳳棲里,新近摘牌落地東西湖區的中石化氫能機械(武漢)有限公司,正著手推進氫能裝備制造基地建設。
三伏天氣,湖北交投集團氫能產業發展平臺正緊鑼密鼓推進項目落地東西湖區。氫能裝備研發智造“國家隊”入場,湖北氫能省級鏈主企業加持,東西湖區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全鏈條生態輪廓初現。
向新向綠,武漢臨空港水碧天藍。
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氫”啟未來、“氫”裝上陣,邁上綠色發展新征程的東西湖區,加速將產業創新高地規劃變為現實圖景。

正午,國家網安基地核心區,北立傳感器技術(武漢)有限公司(下稱“北立傳感”)無塵車間,公司創始人李龍博士正在測試高性能氣體泄漏感知器件核心參數。
這一天,距科技部立項剛滿7個月,北立傳感已先期攻克MEMS(微電路)技術,實現低能耗目標,目前正模擬-20~75℃應用環境,以期實現長壽命要求。
李龍(右)與研發團隊商討技術參數。
氫是實現零碳排放的終極能源,中游輸氫上下銜接制氫、用氫兩大環節。如何通過長距離輸氫,將清潔能源送至千家萬戶?高精度傳感器件,無疑是保障氫能終極應用的安全衛士。
去年12月底,北立傳感入選“長距離大規模純氫和天然氣摻氫輸運”國家重點專研項目。
這是一次長達10年的應考。
10年前,李龍手握項目書在其他城市接連遇冷,同學一句“來武漢、一起干”,讓北立傳感在東西湖區國家級孵化器落地,憑科創之力在傳感器研發生產領域出圈、出海。
2022年5月,北立傳感參與國內首個天然氣加氫試驗站建設,在氫能領域嶄露頭角。
中國石油大學牽頭的這場技術突圍,將一定比例的氫氣摻入天然氣,提高燃氣熱值、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北立傳感研發的侵入式氫氣分析儀和氣體泄漏報警器,各司計量、安全之責,為摻氫輸氫提供雙重保護——
分析儀在管道內靈敏探測氣體混比,適時數據聯動控制平臺;布局在管線節點和連接閥處的報警器,可實現1PPM的泄漏探測。這一數值,相當于在100萬個單位氣體體積中,探測到1個單位的目標氣體。
2023年12月,加氫試驗站總裝投用,進入長周期穩定驗證階段。
輸氫技術關乎國家能源安全與民生保障,李龍深感責任重大。在接下來的國家重點專研項目中,他帶領報警器研發專班日夜趕工。
4個月前,李龍團隊拿下MEMS,將狀如家用水表大小的報警器壓縮至手機大小,實現極限降耗。
報警器改型前后體積對比。
李龍透露,研發團隊正緊盯10月中期驗收發力,迎接明年4月的最終驗收。他表示,北立傳感將在項目驗收后編纂技術標準,實現一個產品一部標準,為中國氫能產業發展貢獻“東西湖智慧”。
目前,中石化集團正與北立傳感商洽B輪融資事宜。“中字號”強力賦能,北立傳感深嵌氫能中游產業鏈。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在東西湖區氫能裝備產業“一區兩片”規劃里,北立傳感與中石化氫能機械(武漢)有限公司氫能裝備制造基地,聯袂構成北片集聚區。
九通路旁,依托武漢長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興集團”)自研基地打造的東西湖區氫能裝備南片集聚區,湖北首套綠電制氫裝備生產線研發喜訊連連——
首臺每小時產氫量1000立方米堿性水制氫電解槽,今年2月下線后運抵權威機構檢測,配套5.7MW可再生能源制氫電源系統已在4月完成測試定型。
這套電源系統采用全控整流技術,自主研發的核心控制算法和軟件系統,可精準實現輸出電壓和電流寬范圍調節,具備恒流、恒壓、恒功率等多種運行模式,可適配多種主流電解槽,在以新能源作為供電電源的制氫領域具有獨特優勢。
“我們已經具備拿出堿性水電解制氫系統完整解決方案的能力。”長興集團氫能項目負責人透露,新一代高性能版電解槽已投入研制。
長興集團已完成首臺電解槽總裝。(企業供圖)
勠力創新,終有回報。
2014年,長興集團推出國內首套直流牽引供電系統并在武漢地鐵4號線投用,央視《新聞聯播》就此報道,“我國地鐵線供電系統全部實現中國制造”。
10年之后,長興集團錨定綠電制氫裝備研發,快速在氫能產業上游取得突破。
北立傳感十年蓄力,長興集團十年轉型。兩家致力于科技創新的本土企業,扛起了東西湖區氫裝研發兩片并進的基礎格局。

5日下午,東西湖區革新大道中段,一輛載有30噸運動飲料的氫能重卡,在中國石化氫能綜合能源站加氫后,從漢宜高速駛往宜昌。
這是湖北安捷楚道供應鏈有限公司(下稱“安捷楚道”)執行物流快單的尋常鏡頭。
氫能重卡往來穿梭,漢宜高速因此成為全國高速公路首條氫能示范線,入選全國交通與能源融合創新案例。
這一場景,作為“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典型實例,走上今年4月9日的《人民日報》。當日頭版《向前發展,需要更大的推動力》一文描述:在湖北武漢,氫能重卡行駛于漢宜高速,僅需10分鐘“喝”滿氫氣便可續航400公里,全程零碳排放。
漢宜高速氫能示范線加氫站。(企業供圖)
“這是對創新發展的最高褒獎。”安捷楚道總經理王其兵介紹,2023年11月,在東西湖區落地發展23年的湖北安捷物流有限公司,在率先完成物流企業數字化改造后,牽手湖北交投控股上市公司楚天高速,合資成立安捷楚道,實現湖北氫能物流運輸應用“零的突破”。
首批30臺氫能重卡上線,一年可減碳6570噸。之后,安捷楚道陸續開通武漢-成都、武漢-蘇州雙向常態化運營線路,沿長江經濟帶鏈接成渝雙城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打通長達2100公里的氫能物流大走廊。
相比傳統油車,零排放、低成本、強續航的氫能重卡,運輸效率提升30%。氫能車-加氫站-示范線聯動,構建了制氫、儲運、加注、應用閉環生態。
綠色通道不斷延伸,促成湖北高速“3線14站”氫能補給站規劃、建設落地。
截至今年1月2日,氫能示范線加氫總量突破100噸,車輛安全行駛里程超過90萬公里。
3月31日,安捷楚道氫能重卡完成武漢至鄭州1200公里往返運輸任務,打通“鄂豫氫走廊”干線物流通道。
安捷楚道打通鄂豫氫走廊。(企業供圖)
拓新,沒有止境。
王其兵介紹,與中東部地區相比,華北、西南富氫產業帶更具加氫成本優勢,安捷楚道據此延伸氫能物流服務觸角——
由武漢北上,安捷楚道穿越中原城市群鏈接京津冀城市群,形成縱向氫能大通道。
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西向連通關中平原城市群,形成新的橫向氫能大通道。
由關中南下,穿越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和北部灣城市群,鏈接陸海新通道,又將形成新的縱向氫能大走廊,與長江經濟帶氫能大通道形成交叉循環。
“兩橫兩縱”氫能通道,橋接9大城市群,對接東、南兩向出海大通道,以氫能應用肌底,描繪武漢氫能物流“九州通衢”恢弘場景。
王其兵(左)查看線路運營情況。
河南交通投資集團數次來漢商洽,謀劃拷貝安捷楚道“東西湖樣本”,拓展河南乃至華北地區氫能應用場景。
馳騁經濟干線,安捷楚道積累了氫能重卡應用場景最為豐富的工況數據,引發氫卡廠商熱力關注。截至今年6月,安捷楚道已承接包括東風公司4個車型在內的10家車企共14款氫能商用車路測驗證。
6月底,安捷楚道定制的300千瓦氫能重卡如期交付,這款長續航氫卡,1次加氫可行駛500公里。
向新而興,激揚夢想。
立足武漢汽車工業研發總裝優勢,安捷楚道計劃開發巨量數據資源,通過反向哺育,擬推自有品牌氫能源車型及汽車后市場,成為貫通產學研用乃至服務的全鏈條集成供應商。
培植創新企業,引發產業變革,東西湖區氫能應用“試驗田”收獲滿滿。

創新發展,時不我待。
在2024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氫能作為前沿新興產業被首次提及。
武漢市人大代表、長興集團總經理李蕾,曾在“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中提出,建設氫能產業園區,引導氫能裝備優質企業聚集。
建議背后,長興集團面對風光電產能提升、新能源轉化勢差的機遇,一期投入近3000萬元立項氫能裝備課題,在2023年底完成關鍵環節中試。
當年4月,集加油、加氫、充電、光伏發電于一體的革新大道中國石化氫能綜合能源站,獲批華中地區首張氫能源燃氣經營許可證。安捷楚道據此將氫能物流覆蓋武漢城市圈,湖北氫動力公司旗下日均有100輛氫卡在此加氫。
華中首張氫能源燃氣經營許可證。(資料圖)
用氫場景日益豐富,李蕾看到了制氫裝備研發的價值。
彼時,武漢陸港樞紐獲批、深度推進國家網安基地建設的東西湖區,開啟動能轉換、能級提升的第四次創業,聚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李蕾的建議,迅疾得到回應——2024年4月,東西湖區出臺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業強區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培育發展氫能新興產業,鼓勵傳統設備制造企業向“零碳化”方向發展。
是年6月,湖北省加快未來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武漢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相繼發布,聚焦未來能源等6大方向,其中氫能在未來能源板塊中位居第一。
一個月后,長興集團在自研基地搭建湖北首套綠電制氫裝備生產線。
打破國內僅有電解制氫示范性項目僵局,東西湖區率先拉開產業化應用,氫能“研-制-儲-用”起勢“出圈”。
湖北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充分發揮政府引導推動力和企業主體創造力,推進氫能強省建設。
全力扶持與不負重托,實現了政策引導與企業科創的“雙向奔赴”。
如今,長興集團氫能裝備研發基地與安捷楚道用氫場景呼應,將東西湖區氫能產業新生態托出水面,在徑河南北形成兩個氫能裝備研發集聚區。
北立傳感專研項目核心配件試產現場。
面對未來產業蘊藏的巨大可能,東西湖區持續打出政策引導、項目招引、園區培育“組合拳”,不斷加力氫能賽道。
2024年,東西湖區按照產業圖譜和產業鏈提升發展路線圖,密集出臺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相關方案。
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2025年持續優化供給側、推動制造業擴大規模,以新能源材料為重點搶灘產業新賽道,加快氫能裝備制造產業布局。
梧桐青青,有鳳來棲。
2024年11月,中石化氫能機械(武漢)有限公司在東西湖區完成注冊。今年5月,其氫能裝備制造基地摘牌選址徑河北岸鳳棲里。項目總投資約3.57億元,計劃用地119畝,重點開展制氫、供氫、加氫等核心裝備研發制造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同時積極打造國家級氫能裝備檢驗檢測中心。
中國石化是被國資委遴選的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鏈長企業,東西湖氫能產業迎來“國家隊”入場。
時值三伏,武漢迎來氣溫最高時段。湖北交投集團氫能產業發展平臺公司——湖北楚道氫能產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加速落地簽約,湖北氫能產業鏈鏈主即將在東西湖就位。
長興集團研發人員現場討論電解槽總裝參數。
鏈主咸集,未來可期。
當下,武漢加速向“中國氫都”“武漢氫谷”邁進,初步形成全國重要的氫能裝備中心和氫能樞紐城市。
東西湖區正在擬定全區氫能產業發展專項政策。今年將圍繞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全鏈條,實施精準招商。依托氫能等創新型領軍企業,形成產業集群,實現一企帶一鏈、一鏈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