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北方稀土冶煉分公司(華美公司)員工小李騎著一輛嶄新的氫能電動兩輪車,駛入剛剛建成的低壓固態加氫示范站。短短幾分鐘內,通過一個類似充電的簡易操作,車輛搭載的固態儲氫瓶便補足了能源。這個氫短電動兩輪車其續航里程顯著優于傳統電動車,即便在北方嚴寒的冬季也能暢行無阻。這看似平常的一幕,背后卻是內蒙古氫能產業鏈閉環的關鍵突破——它將“風光”資源轉化為綠色氫氣,通過先進的固態儲氫技術,安全高效地送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北方稀土貯氫公司首批氫能電動兩輪車正式下線
近日,內蒙古包頭當地兩大新聞引起廣泛關注:內蒙古首座低壓固態加氫示范站建成,以及北方稀土貯氫公司首批氫能電動兩輪車正式下線。這兩件事看似獨立,實則同屬北方稀土布局的“稀土固態儲氫材料—系統集成—終端應用”完整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是同一盤大棋上的兩顆緊密相連的棋子。
這一切的源頭,來自大自然的饋贈。包頭市達茂旗擁有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風能儲量占內蒙古自治區豐富區的15%,太陽能輻射強,屬光伏發電一類區域。憑借這些資源,綠氫規模化生產成為現實。截至目前,華電氫能20萬千瓦新能源制氫示范項目已穩定運行一年有余,年產綠氫達7800噸,為氫能產業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源頭活水”。

內蒙古首座低壓固態加氫示范站落戶北方稀土貯氫公司
有了“氫從哪里來”,更要解決“氫如何存、如何運”的難題。北方稀土貯氫公司研發的低壓固態儲氫技術,正是破題的關鍵。該技術具備“兩高一低”的顯著優勢:高儲氫密度,可實現氫氣跨季節長周期存儲;高安全性,氫氣吸附于固體材料中,無需高壓或極低溫,極大降低泄漏和爆炸風險;低充放氫壓力,系統操作簡便,維護成本也更低。
這項技術的核心,在于稀土固態儲氫材料的突破。這種特殊材料猶如一塊“氫海綿”,能夠在低壓條件下高效、安全地吸放氫氣,是整個低壓固態儲氫技術的根基。北方稀土早在多年前就已布局該領域,持續推動材料研發與產業化應用。
產業鏈的最后一步,也是真正實現氫能價值的關鍵,在于終端應用。北方稀土貯氫公司推出的氫能電動兩輪車,正是“最后一公里”的典型場景。該車搭載企業自主研發的固態儲氫瓶,其核心正是稀土儲氫材料。相比傳統電動車,它不僅續航提升1.5倍,實現全程零碳排放,更在低溫環境下表現出色,即便嚴寒天氣仍能穩定運行。

北方稀土氫能電動兩輪車投入廠區運營
從達茂旗的風光資源,到華電的綠氫制備,再到低壓固態儲氫技術的突破,最終到氫能兩輪車的落地——這條完整的產業鏈,標志著內蒙古在氫能領域的布局已從技術驗證邁入市場推廣。低壓固態加氫示范站的建成,更為氫能基礎設施網絡打下重要基石。
氫能不再只是宏大的能源敘事,它正以兩輪車、示范站等具體形式,悄然融入日常生活的軌跡。而這一切,都源自稀土儲氫材料的突破與產業鏈的協同推進——內蒙古包頭正在用實際行動將“儲能之都”的戰略一步步寫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