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海泰新能康保-曹妃甸氫氣長輸管道項目開工儀式在張家口張北縣順利舉行,作為國家氫能管網骨干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途經3市18個縣區,建成后將有效貫通京津冀地區綠氫供應鏈,為區域綠氫、綠氨、綠色甲醇產業集群提供重要支撐,進一步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這標志著世界最大口徑、最大輸量的綠氫管道工程正式啟動,為京津冀地區構建了一條清潔能源輸送的“新動脈”。
康保—曹妃甸氫氣長輸管道項目總投資約134.5億元,管道起自張家口康保制氫和液化工廠,途經張家口、承德和唐山3市18個縣區,終至唐山市曹妃甸區,管道線路總長度約為1037.82公里。該管道設計壓力為7.2兆帕,管徑813毫米,建成后年輸送氫氣量將達155萬噸,將成為全球綠氫管道建設的標桿工程。
該項目有效貫通了京津冀地區綠氫供應鏈,破解了“綠氫產地”與“消費市場”的地理錯配難題。管道起點張家口地區風光資源豐富,可通過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取綠氫;終點唐山作為工業重鎮,氫能重卡、氫冶金等應用場景豐富。這一布局將為區域綠氫、綠氨、綠色甲醇產業集群提供重要支撐,推動傳統產業低碳轉型。
從生態效益看,項目滿輸后年減排二氧化碳916萬噸,相當于再造10個當代“塞罕壩”,為京津冀“雙碳”目標實現提供關鍵支撐;從經濟效益看,項目總投資135億元,帶動管材用鋼28萬噸,可拉動上游風光制氫、儲能設施等領域超1500億元投資,創造9000余個就業崗位,同時年消納860億度綠電,相當于新增一條“綠電輸送大動脈”;從產業價值看,項目打通綠氫從資源側到市場側的“最后一公里”,百萬噸年輸量可滿足20家100萬噸級鋼廠綠色生產需求,助力河北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低碳轉型,更能依托曹妃甸港打造綠氨、綠色甲醇出口基地,提升我國綠色能源產品國際競爭力。
在項目安全方面,管道運行后將采用“集中監控、綜合巡檢、集中維修、統一應急指揮”的管理模式,實現智能化調度與高效運維。專家組在項目安全論證會上一致認為,項目技術路線成熟可靠,安全防控體系完善,具備實施條件。
作為國家氫能管網骨干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將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河北樣板”,為全國構建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示范。管道線路主要節點將設計預留上氣和下氣接口,助力沿線區域綠氫產、用協同互補。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打造新興支柱產業,氫能作為前瞻布局未來產業,蓄勢發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康保—曹妃甸氫氣長輸管道項目將緊跟政策導向,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河北樣板”,為全國構建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示范。海泰新能也將繼續深耕氫能領域,加速氫能技術攻關與規模化應用,為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注入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