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
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創建碳達峰試點城市是我市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重要體現。經積極爭取,202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第二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名單》(發改辦環資〔2025〕248號),確定第二批27個國家碳達峰試點,成都市入選。
為做好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工作,經過系統摸排成都市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碳排放情況和減碳難點,按照《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及《碳達峰試點實施方案編制指南》要求,結合成都自身實際,特制定《國家碳達峰試點(成都)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二、總體目標
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力處于全國前列,有條件的工業領域重點行業企業達到國家能效標桿水平,綠色低碳成為城市生活風尚,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為全國同類城市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低碳轉型經驗做法。
三、重點任務
《實施方案》提出推動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等八個領域工作任務。
(一)推動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強化石能源安全兜底保障,積極開發利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
(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探索建設低碳零碳園區,有計劃、分步驟推進園區低碳化零碳化改造。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構建完善綠色制造體系。
(三)加快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提升建筑綠色低碳水平,推廣應用綠色建材,逐步實施公共建筑能耗限額管理。統籌鄉村綠色低碳建設,推動農村用能低碳轉型。
(四)促進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堅持“軌道引領,公交優先”,健全綠色出行服務體系。挖掘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推廣節能低碳型交通運輸工具。構建綠色高效的貨物運輸體系。
(五)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深化“無廢城市”試點、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建設,開展重點行業源頭減量工作,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推動生活垃圾、廢舊物資等資源化利用。
(六)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強化生態系統固碳功能,全面提升森林碳匯,強化生態保護監管。打造藍綠交織公園體系,形成藍綠融合的韌性生態空間。
(七)加大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聚焦提升成都綠色技術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打造高能級碳中和創新平臺,強化低碳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營造低碳技術創新應用生態。
(八)營造全民參與良好氛圍。推動綠色低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加大生態文明教育宣傳力度,完善綠色產品消費激勵措施,暢通綠色產品供需對接渠道,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四、政策創新
《實施方案》提出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開展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等四個領域工作任務。
(一)探索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加快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探索建立規上工業企業碳排放快報制度、碳評價管理制度,研究建立碳排放預算管理體系。
(二)探索開展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健全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推進國家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促進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三)推進數字賦能碳治理。持續提升數字化管理和服務水平,推進成都市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能源數字化平臺功能,建設能碳管理平臺,加快“碳惠天府”特色碳普惠機制建設。
(四)完善財稅金融政策。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綠色信貸服務,擴大綠色融資規模。完善財政政策體系,支持綠色低碳重大項目建設。
五、組織保障
建立健全推動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機制,市發展改革委發揮好牽頭作用和統籌協調職能,會同市級相關部門制定年度任務清單,定期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加強跟蹤評估,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細。定期總結推廣碳達峰典型案例,加強試點城市建設工作宣傳,主動傳播和分享“成都經驗”。
六、解讀機構
解讀機構:成都市發展改革委環資處
解讀人:趙森
聯系方式:028-6188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