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能源轉型的時代浪潮中,白云鄂博——這顆璀璨的“氫”星正在塞外北疆冉冉升起。近日,國家能源局第一批氫能試點名單正式公布,包頭市強勢入圍自治區唯一、全國僅3個的全鏈條發展試點地區,而作為核心支撐的白云鄂博至包頭市區氫氣長輸管道工程同步入選全國試點項目。這座“富饒神山”的氫能產業版圖,正以破局之勢驚艷全國。從綠氫制取到長輸管道,從加氫網絡到多元應用,白云鄂博正憑借全產業鏈布局,全力打造全國氫能產業新高地。
氫能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源于完整的“制儲輸用”生態,白云鄂博已構建起初具規模的產業體系。目前全區已投產氫能及配套項目1個,在建項目4個,產業增長勢頭迅猛。2024年實現產值0.24億元,2025年1—10月預計產值飆升至0.91億元,短短一年間展現出氫能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
制氫環節作為產業根基,白云鄂博已搶占綠氫發展制高點。內蒙古華電20萬千瓦新能源制氫項目已成為區域內的標桿,其年產能達7800噸綠氫,占內蒙古自治區的13%。該項目已穩定運行一年半,實現了100%綠電制氫,且氫氣純度超過99.999%,品質卓越。今年1-10月,該項目已生產綠氫3592噸,占全區產量的56.4%;預計全年產量將達5000噸,同比激增121.6%,產能利用率保持在64%以上的高水平。展望未來,內蒙古華電100萬千瓦風光制氫一體化和華電拓陽50萬千瓦風電制氫一體化兩大項目正加緊推進,建成后將新增高達7.5萬噸的綠氫產能,為區域氫能經濟奠定堅實的資源基礎。
氫能的規模化發展,高效、經濟的輸送與加注體系至關重要。當前,白云鄂博正全力推動白云鄂博至包頭市區195公里長輸氫管道工程項目在年內建成。這不僅是全國首條長距離、大規模輸氫管道,更是一項顛覆性的成本革命。項目投入使用后,氫氣從白云鄂博輸送至包頭市區的成本,將從目前使用管束車(如華電的車型,運輸能力分別為360公斤和500公斤)的約13元/公斤,大幅降至3元/公斤以下,極大提升了綠氫的市場競爭力,為產業規模化發展掃清障礙。同時, 該項目不僅能夠為包頭提供清潔工業原料,更將激活千億級氫能市場。管道建設將帶動電解槽、儲氫罐等高端裝備需求,投運后預計推動加氫站建設提速50%,并催生“制氫裝備—管道建設—氫能應用”一體化產業鏈。
在加氫與應用環節,白云鄂博正多點開花、多元拓展。加氫網絡建設穩步推進,上海申能在白云鄂博鐵礦布局的日充裝量1噸加氫站已調試完成,專為礦山氫能通勤車提供服務;內蒙古華電投資的日充裝量4噸加氫站也已完成發改委立項備案。
氫能的最終價值體現在其廣泛的應用中。白云鄂博積極開拓、不斷豐富多元應用場景。國內首個天然氣摻氫項目在金鄂博氟化工成功示范,實現2000噸/年的摻燒規模和20%的最高摻燒比例;氫化工領域也傳來好消息,水木明拓綠氫制60萬噸綠氨項目正在推進,待相關協議簽署后,將帶動2.8萬噸綠氫消費,構建起“制氫—用氫”的閉環生態。
從憑借豐沛風光資源打造綠氫制取高地,到以創新管道項目破解輸送成本難題,再到交通、工業、化工等多領域應用示范的扎實推進,白云鄂博正以清晰的戰略規劃和堅實的項目步伐,勾勒出一幅北疆氫能產業的壯麗藍圖。國家級試點的落戶,既是對過往探索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期許。隨著儲氫、燃料電池系統等空白環節的補齊,以及更多重點項目的落地投產,這座草原深處的氫能新城,必將以更完整的產業生態、更領先的技術水平、更廣泛的應用場景,成為全國氫能全鏈條發展的標桿,為綠色低碳發展書寫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