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賽道近期頗為火熱。
12月29日,“氫能第一股”億華通在港交所公布發行價格,該公司擬全球發售1762.8萬股,發售價為每股發售股份60-76港元,預期股份將于2023年1月12日于聯交所掛牌上市。完成香港IPO后,億華通也將成為首個A+H氫能源概念股。
隨著國內政策加持,燃料電池行業關注度明顯提升。近期行業內完成不少重磅級融資,其中行業內最大“獨角獸”國氫科技完成45億元融資,整體估值達到130億元,而國鴻氫能近期也完成了在港交所的遞表,等待聆訊。此外還有一批燃料電池企業完成股改等待IPO,整個氫能賽道融資風口已經來臨。
港股IPO成燃料電池玩家首選
億華通29日在港交所公告顯示,該公司計劃從2022年12月29日-2023年1月5日招股,擬全球發行1762.8萬股H股,其中香港發售約占10%,國際發售約占90%。其發售價為每股發售股份60-76港元,預期股份將于2023年1月12日于聯交所掛牌上市。

而完成港股IPO后,這家氫能龍頭也將完成A+H架構,成為國內首個A+H氫能概念上市公司。
近年來,國內燃料電池系統市場的公司數量有所增加。截至2021年底,國內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商數量超過140家,然而市場競爭卻較為集中,2021年前五大燃料電池系統供貨商以燃料電池系統總銷售功率輸出計的總市場份額達91.6%。
據了解,億華通于2021年共銷售58.6MW燃料電池系統,燃料電池系統總銷售功率輸出位列第一,于中國燃料電池系統市場的市場份額達27.8%。
實際上,除了億華通外,國內另一家氫燃料電池電堆頭部公司國鴻氫能也在11月22日向港交所遞表。而且此次赴港IPO,這家氫燃料電堆龍頭身后有多家知名機構和上市公司加持,其中包括在氫能全產業鏈布局的A股上市公司美錦能源。此外,中國中車旗下投資機構、昇輝科技也在其股東名單之中。
玩家“造血”功能仍舊不強
在全球“零碳經濟”、我國“雙碳”愿景背景下,能源結構從傳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是必然趨勢。氫能作為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技術上已初步實現“從0到1”的突破,但仍處于商業化推廣階段。
早在今年3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明確提出氫能戰略定位,同時統籌規劃全局,明確發展目標。
在政策催化下,今年行業迎來快步發展。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國內燃料電池車產銷量均為3000輛,這一數字是2021年全年銷量的2倍,2020年全年銷量的3倍。11月燃料電池車產銷分別完成300輛和600輛,銷量同比增長100%。
億華通28日晚間也公告提及,該公司與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的二級控股子公司宇通輕型及宇通商用簽訂《2023年度采購合同》,合同約定宇通輕型、宇通商用向公司合計采購500臺燃料電池發動機及相關物料。*ST海倫同日公告表示,公司與新源動力、徐州中能化簽署《燃料電池專用車輛研發制造合作協議》,三方將共同做強做大燃料電池專用車輛市場。
不過,在業內看來,氫燃料電池行業尚處于發展早期階段,由于市場規模偏小,企業自身“造血”功能并不強。即便是行業億華通,目前也難以擺脫虧損的尷尬局面。
招股書顯示,億華通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度收入分別為約5.54億元、5.72億元、6.29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為約4589.9萬元、-976.2萬元、-1.85億元。2022年前六個月,億華通收入和期內利潤分別達到2.69億元及-8155.6萬元。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國鴻氫能分別虧損.15億元、7.03億元及1.51億元,還有捷氫科技、國富氫能、治臻股份近3年也都處于虧損中,并且出現毛利率逐年下滑趨勢。
東海證券一份研報也提及,目前氫燃料電池車仍處于政策補貼期,如果在補貼到期前無法降低燃料電池車生產成本,市場接受度有下降可能,從而導致商業化進程受阻。
年內完成177億股權融資
這意味著,行業的長期發展仍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業內預計整個產業鏈上融資行為近期會明顯加速。在這一背景下,燃料電池賽道今年的確迎來融資大年。除了億華通即將完成A+H上市、國鴻氫能已經遞表港交所外,其他玩家也在趁熱打鐵,加緊在一級市場融資。
近日,國氫科技宣布完成B輪融資簽約,融資金額45億元,背后共有11家新機構股東,分別為國開制造、綠色發展基金、混改基金、川投集團、嘉興國禾投資、武漢經開投、北京大興投資等,投后估值達13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國內氫能行業迄今為止單輪融資規模最大的股權融資,國氫科技也成為當前氫能行業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
早在2020年,國氫科技就完成了3.9億元A輪融資,投后估值達10億元,成為當年氫能行業規模最大的非上市股權融資項目。2022年6月,國氫科技宣布完成A+輪融資,交易金額16.6億元,投后估值達41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國內股權投資市場對主業為氫能產業的相關企業投資約為177億元,包括未勢能源剛完成的5.55億融資、鴻基創能完成的近3億元B 輪融資、中鼎恒盛完成的超4億元B輪融資、愛德曼完成的超4億元B輪列融資、中科富海完成的3億元B輪融資、東方氫能完成的2.49億融資等。
此外,重塑股份、東岳氫能等企業已經完成股改,進入IPO輔導期,而國氫科技、未勢能源、飛馳科技等企業均表示正在推進IPO計劃。
在業內看來,氫能賽道尚處于發展早期階段,上市是賽道內玩家為長久發展下去而不得不走的一條路。普華永道一份報告認為,未來氫能源賽道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首先,氫能有望在交通運輸領域率先實現商業化;其次,綠色制氫、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加氫站設備國產化將成為氫能行業熱門賽道;第三,氫能區域產業布局快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