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玉柴參與研制的300kW氫內燃機發電機組在湖北云夢投入運營。這既是國內首臺實現商業運營的氫內燃機發電機組,也是中國實際運營功率最大的氫內燃動力,標志著中國氫能應用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為破解工業副產氫“排放浪費”與“利用成本高”的雙重難題提供了獨創技術和解決方案。

該氫內燃機發電機組由玉柴、華中科技大學和氫成綠動聯合研發。其搭載的玉柴YCK15H氫內燃機,基于玉柴成熟的柔性燃料平臺開發,采用超稀薄燃燒、廢氣渦輪增壓、進氣道多點噴射等先進技術,熱效率達到44%,這一指標在大功率氫內燃機領域尚屬首次。此外,更具革新意義的要屬它對工業副產氫的“就地消納”能力。工業副產氫主要來自焦爐煤氣、煉廠氣、氯堿化工尾氣等工業尾氣,作為氫能重要來源,卻因存儲運輸技術瓶頸常年被大量浪費。數據顯示,僅丙烷脫氫、氯堿等行業,每年就有超300億立方米副產氫直接排放,相當于“放跑”了巨量清潔能源。
據悉,工業廢氫需經昂貴提純才能用于發電,而該機組通過獨創技術,可直接利用未經深度提純的工業副產氫發電。這一突破不僅省去40%的提純成本,還避免了廢氫被白白燃燒的損耗,發電效率穩定在42%以上。

在湖北云夢某化工園區的實際應用中,該機組已展現出顯著效益:年消納50萬標方廢氫,轉化為800萬千瓦時清潔電力,如此巨大的電量可滿足7000戶家庭全年用電需求,同時支撐20萬平方米建筑的供暖。以單臺300kW機組年運行6000小時算,它每年可消納140萬標方氫氣,減排二氧化碳1362噸,相當于7.4萬棵成年樹木的年固碳量。
氫內燃機發電機組的成功應用,不僅將工業副產氫“變廢為能”,更通過“就近消納—清潔發電—減排固碳”的閉環模式,為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技術支撐。未來,隨著技術進一步推廣,每年超300億立方米的工業副產氫將有望從“排放負擔”轉化為“能源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