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氫能產業發布會暨合成生物與氫能產業創新合作推介會在上海舉行。專家學者、業界精英、企業代表等百余人齊聚,共謀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賽道、新藍海。
當天,氫能產業領域和合成生物領域的路演依次開展。臺州灣經開區還發布了氫能產業能力清單、項目清單和場景清單。
優質項目亮相路演
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載體,以其獨特優勢被視為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去年以來,我國發布國家級氫能產業支持政策20余項,涵蓋了標準制定、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政策體系持續完善。
活動現場,10個氫能領域路演項目圍繞發展前景、商業模式、人才隊伍等進行了全方位展示。
“項目產業化要多長時間?落地臺州灣經開區,具體規劃有哪些?”專家評委從技術成熟度、產業配套等角度與項目負責人交流。
“我們已攻克安全氫基能源儲放氫和氫催化氧化的催化劑、工藝及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研發的安全氫基能源制備及應用裝備以及能源運營服務將創造一個千億級市場……”北京理工大學博士朱成帶來的基于安全氫基能源的氫能應用項目,引起現場不少專家關注,成功入圍決賽。
當天下午,合成生物領域路演項目展開對決。國內首家AI3.0重組蛋白結構設計及應用、新型多肽載體靶向抗腫瘤藥物的開發及應用等10個項目領銜人陸續上臺介紹研發情況。
最終,兩個產業領域分別有5個項目進入臺州灣經開區2025年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大賽決賽。
清單錨定發展方向
新型儲能(氫能)產業是臺州謀劃布局的六大未來產業之一。發展該產業,臺州灣經開區有何優勢?如何布局?現場發布的氫能產業能力清單、項目清單和場景清單清晰錨定發展方向。該清單由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會計師事務所起草。
穩定的本地氫源供給,完備的產業鏈制造能力,充足的氫氣消納市場,為臺州灣經開區新型儲能(氫能)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支持產業發展,臺州灣經開區因地制宜推出了加氫站、共享單車、港口應用、冷鏈物流等7個應用場景。以冷鏈物流場景為例,發揮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輻射作用,以國家骨干冷鏈基地為依托,逐步實現氫能源冷鏈車的應用推廣。
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高地
依托豐富的近遠海綠電資源和本土制氫企業,臺州灣經開區積極構建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基金+基地”賦能企業發展,組建了一只氫能產業母基金和四只子基金,認繳規模達22億元。近年來,落地了海暢綠色能源氣體島、海億氫能、氫合、中電工研、中科氫電等一批優質項目。氫能產業園將于2025年底建成,規劃面積700多畝的新型儲能(氫能)產業制造基地正穩步推進。
去年年底,海億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落戶臺州灣經開區,預計今年產值增長30%至40%。“臺州灣經開區有一流的營商環境,在項目審批、基金投資、資金補貼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企業遇到問題,服務專班也會快速響應和解決。”該公司董事長全琎說。
合成生物產業方面,臺州灣經開區已形成“政策精準匹配、產業基礎成熟、技術儲備初具規模”的綜合優勢。“我們擁有以醫藥化工為核心的產業集群,搭建了完整的‘中間體—原料藥—制劑’產業鏈條。”臺州灣經開區投資促進與行政審批局負責人介紹,未來將進一步強化專項政策支持,加速創新平臺能級提升,并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向細胞工廠、生物基材料等新興賽道延伸,建成國內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產業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