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國家能源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相關舉措,發布前三季度全國能源形勢、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機制助力迎峰度夏電力保供任務完成等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張星答記者問時表示,“十五五”時期是開局起步、攻堅克難的關鍵五年,要在繼續大力發展、做大總量的基礎上,加快推動新能源“立起來”“靠得住”,實現更大規模更高質量平穩發展,重點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擴大新能源供給。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通道建設,加快推進“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發揮水風光互補優勢,積極推動水風光一體化基地規劃建設。加大海上風電開發力度,完善頂層設計,加快研究出臺深遠海海上風電規劃性文件和管理辦法,推動海上風電規范有序建設。推動分布式新能源多場景多元化開發。
二是積極推動新能源集成發展。加快研究出臺促進新能源集成發展的政策文件,統籌推進新能源與傳統產業協同優化升級,推動新能源與算力、綠氫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互促發展,以新能源布局牽引生產力布局。支持綠電直連、虛擬電廠等促進新能源就近消納的新模式新業態發展。
三是拓展新能源非電利用途徑。在更好發揮電網作用、持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和新能源消納水平的同時,積極拓展新能源非電利用,重點推動風光制氫氨醇、風光供熱供暖等多元轉化和就地利用。加快建設風光氫氨醇一體化基地,鼓勵工業領域風光綠電替代化石能源供熱供汽。
四是全面提升新能源消費水平。落實可再生能源消費最低比重目標,加快出臺《可再生能源消費最低比重目標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制度實施辦法》,協同推進可再生能源強制消費與自愿消費。健全綠證交易機制,加強電—碳—證市場協同銜接,積極推動綠證國際互認,合理體現綠色電力環境價值。
五是完善適應高比例新能源的市場和價格機制。配合有關部門指導各地加快出臺和落實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實施方案,科學合理設定各類邊界條件,妥善處理降電價與穩收益的關系并合理銜接存量政策,穩定市場預期和投資積極性。構建適應新能源特性的市場交易規則,為新能源提供合理的收益保障與風險管理機制。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邢翼騰答記者問時表示,今年以來,能源重點項目資金和要素保障不斷強化,項目投資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全國能源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前8個月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達到1.97萬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山東、江蘇、廣東、新疆、云南、內蒙古6省(區)截至8月底完成投資額均超1000億元。總的來說,主要呈現了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核電、電網、新型儲能、煤電成為拉動能源重點項目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陜西—安徽、甘肅—浙江等在建特高壓直流工程投資集中釋放,寧夏—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投產送電,各地區在建骨干網架工程加快推進。核電完成投資額保持快速增長,已開工核電項目加快建設。西北、南方、華北地區一批獨立儲能項目加快建設,今年前8個月,新疆、廣東、云南、山東、內蒙古新型儲能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速均超過100%。西北地區新能源基地配套煤電和東中部地區負荷中心支撐性煤電加快推進建設。
二是風電、現代煤化工、油氣儲備設施、充換電基礎設施、氫能投資快速增長。今年前8個月,風電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超40%,其中,新疆、河北、廣西、山東、湖南集中式風電項目投資加快釋放,廣東、福建海上風電項目投資增勢強勁。新疆、內蒙古在建煤制油氣和煤制烯烴項目穩步推進,遼寧煤制氣項目逐步形成實物工作量。陜西、山東在建儲氣庫項目投資集中釋放。廣東、四川、山東、貴州、云南加大力度布局公共充電樁。吉林大安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建成投產,內蒙古30兆瓦級純氫燃氣輪機項目、江蘇3000萬立方米級鹽穴儲氫項目開工建設。
三是太陽能發電、源網荷儲一體化、油氣勘探開發、抽水蓄能投資穩步增長。前8個月,太陽能發電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17.5%,其中分布式光伏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超過40%,光熱發電投資快速增長,新疆哈密光熱綜合能源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青海、甘肅在建光熱發電項目投資加快釋放。山東、山西、甘肅、廣西一批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持續推進,河南、新疆新建項目投資較快增長。大型油氣田增儲上產穩步推進,渤海海域墾利油田群開發項目(一期)進入生產階段,江漢油田紅星頁巖氣田探明儲量1650億立方米。廣東、浙江等地抽水蓄能在建項目投資集中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