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離子交換膜(AEM)電解水技術正憑借其獨特優勢,成為氫能領域的新寵。隨著政策支持與資本投入的加碼,這項一度被實驗室束縛的技術正在快速走向產業化戰場。

近年來,AEM電解槽因其兼具堿性電解槽的低成本和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槽的高效率潛力,成為全球氫能領域的熱點技術。
它能夠高效適配風光綠電的波動特性,是離網制氫場景的顛覆性解決方案。然而從實驗室到商業化落地,AEM技術曾面臨巨大的“死亡之谷”。
01 政策東風強勁
國家能源局近期發布《關于組織開展能源領域氫能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將先進柔性離網制氫列為核心試點方向。
政策要求在深遠海、沙戈荒、“高海邊無”等電網薄弱地區,構建“風光氫儲一體化”能源架構,配套電解槽規模不低于10兆瓦。這為AEM技術開辟了廣闊應用空間。
多地政府也出臺了具體補貼政策。例如內蒙古對綠氫項目每標方補貼0.2-0.4元,直接降低了綠氫生產成本。
歐盟碳邊境稅(CBAM)也推動了高耗能企業采購綠氫,為中國AEM技術出海創造了機會。
02 資本布局加速
資本市場已經開始了對AEM企業的“投資下注”。穩石氫能、北京未來氫能等企業相繼完成新一輪融資,用于建設產能和開展材料研發。
清能股份推出了HET-A1000 5MW AEM電解水制氫系統,為全球客戶提供高質、高效、成本可控的綠氫制取解決方案。
聚石氫友憑借其陰離子交換膜技術榮獲“2025綠氫技術突破獎”,該技術可使電解槽系統降低貴金屬催化劑成本超30%。
03 產業化進程提速
2023年以來,國內多家AEM企業在技術突破、訂單及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進展。穩石氫能、億緯氫能、中電綠波、泰極動力等企業相繼發布AEM電解水制氫新品。
單模塊電解槽越做越大。泰極動力正式發布的100標方AEM電解水制氫系統,總功率0.5兆瓦,生產1立方米氫氣耗電僅約4.8千瓦時。
國內企業正積極推進AEM制氫的商業化應用。穩石氫能中標了國外10kW AEM制氫示范項目;北京未來氫能也中標某央企電廠5kW AEM制氫項目。
04 挑戰仍存
AEM技術仍需突破關鍵瓶頸。陰離子交換膜的長期穩定性需要通過分子結構設計與交聯工藝優化,解決堿性環境下的降解問題。
規模化應用經濟性也需要通過量產線建設與工藝創新,推動綠氫成本降至1.5美元/公斤以下。
地緣政治影響也不容忽視。歐美對中國氫能技術的出口限制(如催化劑專利壁壘)可能倒逼國產替代,但也可能延緩技術迭代速度。
隨著國家試點項目落地,AEM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主戰場。其價值不僅在于綠氫生產效率的提升,更在于重構能源系統的柔性與韌性——在電網不可及之處構建獨立能源單元。
未來3-5年是關鍵窗口期。若能在材料自主化、應用場景創新和政策協同上發力,中國有望在綠氫賽道的細分領域實現“換道超車”。
政策與資本的雙輪驅動,正助推AEM技術跨越“死亡之谷”,邁向產業化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