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可持續資源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不改變氫氣產生速度的情況下,將反應所需的銥減少了95%。這一突破或有助提高生產“綠氫”的能力。
研究人員成功地使用一種錳氧化物作為催化劑,將“綠氫”生產穩定在相對較高的水平。研究人員將單個銥原子散布在氧化錳上,避免它們彼此接觸。此時質子交換膜電解槽中的氫氣生成速度與單獨使用銥時相同,但銥的用量減少了95%。
研究發現,使用新催化劑,可以82%的效率連續生產超過3000小時的氫氣而不會出現性能下降。氧化錳和銥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成功的關鍵,因為這種相互作用導致銥處于罕見的、高活性的+6氧化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