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國內共建成投運加氫站274座,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加氫站是氫能產業商業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其布局和數量決定了氫能產業終端應用的未來發展規模和滲透程度。
一、加氫站數量為加油站數量的2‰,未來空間巨大
據金聯創統計,截至2022年,國內共建成投運加氫站274座,而全國加油站在2022年的數量為11.3萬座,加氫站的數量不及加油站的零頭。從氫能全產業鏈的同步發展來看,加氫站相較于上游制氫、下游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速度較慢。2022年共計建成22座,建設進度慢于2021年的112座。
按省份看,廣東、山東、江蘇分別以47座、27座、26座位列前三,TOP10省份加氫站累計達到206座,有50%集中在5大示范城市群,從2021年8月份開始,國家啟動了京津冀、上海、廣東和河南、河北“3+2城市群”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國內政策出臺、企業布局、項目落地、應用推廣等不斷落實。
圖1 截至2022年各省份加氫站累計建成數量TOP10

數據來源:金聯創
按企業看,中國石化投資建站數量最多,中國石化從2019年開始入局并投資建站,目前累計建成并運營加氫站數量達75座,占比超27%。
二、實際建設速度低于規劃目標,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當前,從各地區已發布的2022年加氫站規劃中,結合實際建設數量,可以看到部分地區的總體建設速度低于規劃目標。例如:天津實際建成4座,低于2022年規劃的10座;河北21座,低于2022年規劃的25座。廣州實際建成4座,低于2022年規劃的30座。
表1:各地區對2022年加氫站發展規劃

數據來源:金聯創
通過統計各地方現有氫能產業加氫站的發展規劃,預計到2025年,各地方規劃建設加氫站超1041座,其中最多為廣東(200座)、河北、河南、山東位列第二(100座),內蒙古位列第三(94座)。當前廣東、山東加氫站建設及政策布局均居我國前列。
圖2 2025年加氫站規劃數量

數據來源:金聯創
三、500kg/天、1000kg/天的純加氫站與油氫合建站為未來主流
從加氫站類型來看,從已披露的加氫站信息來看,以純加氫站和油氫合建站為主,其中,純加氫站133座,油氫合建站49座。其他為氣氫合建站、氫電合建站,或以油、氣、氫、電、光供應的綜合能源供應站。
圖3 截至2022年12月各省份加氫站類型統計

數據來源:金聯創
從加注能力來看,已建成加注能力為500kg/天的加氫站為101座,1000kg/天的60座,剩余多為鋼鐵、化工園區自用加氫站,加氫能力為500-9000kg/天不等。從當前政府補貼角度看,加注能力為500kg/天、1000kg/天的加氫站為當前的主流。
從建設方式來看,以固定式加氫站為主,截至2022年,固定式加氫站占比超70%。
四、加氫站補貼在500-1000萬不等,以廣東省補貼力度最大
在加氫站補貼層面,對加氫站提出明確補貼的城市數量不多,集中在一線城市,補貼領域主以加氫站建設和運營兩方面為主。建設補貼根據日加注能力給予一定設備投資比例或一定數額的補貼,例如:補貼數額最高的為河南省濮陽市按照投資比例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的建設補貼,北京是對日加注能力1000公斤的給予定額補貼500萬元,廣東省南沙區按照實際設備投資額的30%給予不超過500萬元補貼。銷售補貼主要為促進市場發展而降低終端銷售價格從而給予的運營補貼,定價區間主要在30-35元之間,補貼力度呈現逐年退坡態勢。例如:北京市對銷售價格不高于30元/千克的給予10元/千克運營補貼,廣東省南海區對于銷售價格不高于35元/千克的給予18元/千克運營補貼。
從補貼政策出臺的情況來看,廣東省力度最大,足以判斷當前廣東在氫能產業各方面發展的速度和決心。
表2:截至2022年各省份產業扶持政策(部分)

數據來源:金聯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