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電氣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
報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上海電氣實現營業總收入人民幣543.03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8.9%;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19.0%;報告期內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8.21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7.3%;報告期內基本每股收益為人民幣0.053元,較上年同期上升8.2%。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新增訂單人民幣1,098.1億元。公司新增訂單中,能源裝備人民幣600.4億元(其中:燃煤發電設備人民幣200.8億元,核電設備人民幣67.7億元,風電設備人民幣139.0億元,儲能設備人民幣74.6 億元),工業裝備人民幣228.2億元,集成服務人民幣269.5億元。

報告期內,上海電氣建設的吉林洮南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一體化示范項目首期5萬噸/年產能實現投產,該項目利用當地風資源與生物質優勢,實現綠電制氫與生物質氣化耦合生產。報告期內,上海電氣與CMA CGM S.A.(簡稱“達飛集團”)、上港集團能源(上海)有限公司(簡稱“上港能源”)簽訂長期合作框架協議,將依托該項目為達飛集團提供綠色甲醇燃料的中長期供應,并攜手上港能源通過陸海聯運方式將綠色甲醇從吉林洮南運送至上海港完成加注,形成“生產-運輸-加注”閉環。
在能化結合領域,上海電氣緊跟全球清潔能源發展潮流,積極投入綠色氫基燃料業務的研發與推廣。聚焦綠氫、綠色甲醇、可持續航油(SAF)等綠色燃料解決方案的打造,以電解水制氫、純氧加壓流化床生物質氣化、富 CO2合成氣甲醇合成、碳捕集、低壓合成氨、SAF 費托合成為技術突破點,積極布局綠色氫基燃料產業。上海電氣洮南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于2025年7月投產,年產5萬噸綠色甲醇,是國內首個取得從生物質田間收儲到綠色甲醇生產全流程ISCC EU認證的綠色甲醇供應商,其核心技術與關鍵裝備均由上海電氣自研自產,構建起“綠電—綠氫—綠醇”全流程一體化體系。上海電氣將在該項目基礎上持續布局,并在綠色氫基燃料業務領域形成綠電制氫、綠色甲醇、綠氨以及可持續航油(SAF)等一系列應用規劃。
在氫能領域,上海電氣聚焦氫能“制、儲、加、用”四大環節關鍵核心裝備,以電解水制氫為產業突破點,積極布局儲氫、氫氣壓縮、氫燃機/鍋爐、綠色氫化工、氫能裝備材料檢測等核心技術及產品裝備,打造氫能全產業鏈關鍵裝備供應的核心競爭力。在制氫環節,上海電氣自主研發的Bristack?-Z系列堿性電解槽的單體制氫規模覆蓋50-3000Nm3/h,另一款 Bristack?-P 系列PEM 電解槽的單體制氫規模覆蓋 10-400Nm3/h,兩款產品可滿足各類應用場景的需求。其中,Bristack?-Z 系列新一代堿性電解槽電流密度破萬,直流電耗低至3.91度/標準立方米氫氣,能效提升水平領跑行業。此外,上海電氣建有國內一流的研發中心以及全功率堿性及PEM電解槽測試驗證平臺,為提供安全可靠、質量優異的電解槽產品保駕護航。上海電氣持續推進碳捕集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將碳捕集利用技術和氫能技術融合發展,為實現能源與工業“安全、深度降碳”探索經濟可行的實施路徑。
據了解,上海電氣是全球領先的工業級綠色智能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核心產業聚焦能源裝備、工業裝備、集成服務三大板塊,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自動化和工業裝備系統,為眾多高端設備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引領多能互補、能源互聯的發展方向,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綠色、環保、智能、互聯于一體的技術集成和系統解決方案。
上海電氣業務板塊為能源裝備、工業裝備、集成服務,主要從事如下業務:
能源裝備業務板塊:設計、制造和銷售核電設備、儲能設備、燃煤發電及配套設備、燃氣發電設備、風電設備、氫能設備、光伏設備、高端化工設備;提供電網及工業智能供電系統解決方案;
工業裝備業務板塊:設計、制造和銷售電梯、大中型電機、智能制造設備、工業基礎件、建筑工業化設備;
集成服務業務板塊:提供能源、環保及自動化工程及服務,包括各類傳統能源及新能源、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污水處理、煙氣處理、軌道交通等;提供工業互聯網服務;提供金融服務,包括融資租賃、保理、資產管理、保險經紀等;提供產業地產為主的園區及物業管理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