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中國石化主辦的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暨專家咨詢委員會第三屆年會在南京舉行。
會上發布氫能供需對接清單及“氫鏈”數據平臺,為打通產業鏈堵點、強化協同合作注入動力,助力氫能產業加速邁向規模化、規范化發展新階段。

中國石化發布“氫鏈”數據平臺
會上,中國石化發布氫能供需對接清單與“氫鏈”數據平臺,旨在通過供需對接,整合產業數據、打通信息壁壘,實現產業鏈上中下游供需對接、項目共建、成果共享,營造良性生態圈。有關政府領導、院士專家,以及氫能產業鏈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代表參會。
據悉,中國石化已連續4年召開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建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通過搭建多元合作平臺、集聚行業優質資源,吸引了政府部門、氫能行業知名企業、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及媒體代表積極參與,在氫能產業發展中充分發揮了中央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

中國石化成功探路長江沿線氫能交通走廊
近日,3臺不同型號的氫能物流車從上海市青浦區青衛綜合加能站出發,沿長江而上,經過滬蘇皖贛鄂5省市,到達湖北省宜昌市枝江服務區南站,全程約1500公里,沿途在6座中國石化加氫站進行加氫補能。
這是中國石化繼打通京滬、西部陸海新通道氫走廊后,又一次實現不同型號氫能物流車長距離、跨區域的實際運輸測試。

近年來,中國石化依托加能站網絡,打通了京滬、西部陸海新通道2條長距離、跨區域氫走廊和京津、成渝、滬嘉甬、濟青和漢宜5條城際氫走廊。
為推進我國氫能交通東西向貫通,中國石化此次通過長江沿線氫走廊,將滬嘉甬和漢宜兩條城際氫走廊連接起來,未來將繼續擴展連接至成渝氫走廊,力爭完整打通氫走廊長江軸線,推動更多氫能車輛“能上高速”“敢上高速”“愿上高速”。

中國石化持續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
在氫能生產方面,目前中國石化氫氣年產能達445萬噸,在青島煉化建成我國首個工廠化海水制氫科研項目,在中原油田示范運行我國首個百千瓦固體氧化物(SOEC)電解水制氫側線裝置。
在綠氫煉化方面,建設內蒙古鄂爾多斯3萬噸/年風光制綠氫一體化項目,所產氫氣將服務煤化工綠色降碳升級改造;推進內蒙古烏蘭察布10萬噸/年風光制綠氫一體化項目,依托該項目將建設中國首條跨省區、大規模、長距離的純氫輸送管道。

在氫能交通方面,建成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11個、加氫站146座 ,基本覆蓋“3+2”氫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群,成為全球運營加氫站最多的企業。
在科技攻關方面,成立氫能裝備公司,加強與高校院所、氫能企業創新合作,和國家能源集團共同牽頭組建中央企業綠色氫能制儲運創新聯合體,推進綠氫規模化應用。
下一步,中國石化將繼續積極響應國務院國資委“氫能高速”倡議,組織相關產業鏈單位,以國家氫能交通大動脈為基礎,發揮氫走廊的產業帶動效能,依托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建設加氫干線,聯通激活氫能產業,持續探索可持續、可推廣的商業模式,引領氫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