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國家能源局正式公布《關于公示能源領域氫能試點(第一批)的通知》,這不僅標志著國家層面推動氫能產業破局的關鍵一步,更以其示范作用和戰略性導向,為行業樹立了新標桿。

國家能源局的首批試點,旨在破解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核心瓶頸,對項目的創新性、可行性及產業帶動性要求極高。此次首批試點遴選標準嚴苛、競爭激烈,云韜氫能申請的“廣東廣州長距離低成本高效氣態運氫項目”成功入選該名單,不僅是對云韜氫能技術實力的高度認可,更預示著中國氫能產業的一場革命性變革即將到來。

破解行業痛點
鑄就試點標桿

此次“廣東廣州長距離低成本高效氣態運氫項目”入選國家能源局首批試點項目,是云韜氫能聯合寶氫科技,針對傳統20MPa管束車運氫存在的裝載量少、卸載率低、運輸成本高的痛點,提出一系列核心創新,解決“運不出、運不起、運不遠”的行業瓶頸與痛點。

本項目開發的高效低成本氣態運氫技術,使得粵北、粵東、粵西等地近30萬噸/年的氫氣低成本運往廣州等珠三角城市成為可能,有效解決資源錯配問題和廣州等地的用氫難題,徹底打通氫源端與需求端,真正實現“粵氫通”
同時,云韜氫能此項目通過三大核心創新,徹底顛覆了傳統管束車運氫模式。卸氫效率躍升41.8%,傳統20MPa管束車卸氫時間長,該項目將卸氫時間有效壓縮。運輸成本降低50%,30MPa高壓運氫技術結合高效卸氫技術,單車日運輸頻次,綜合運輸成本大幅下降。這一成本優勢已通過廣州-韶關示范專線的實際運營驗證,預計后續逐年下降。單日運力突破,依托30MPa高壓運氫技術與一期30臺新型高壓運氫車隊,云韜氫能構建了覆蓋粵港澳大灣區的規模化運輸網絡。
全鏈生態布局
構建商業閉環

云韜氫能以“技術-裝備-設施-平臺”四位一體策略推進全產業鏈建設。
核心技術自主化,已完成液壓卸氫設備、30MPa運氫車、高壓充裝設施的國產化研發,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達100%,成本較進口設備降低70%,年累計申請專利超100項,覆蓋儲運設備、控制系統等關鍵領域。
基礎設施智能化,在廣州-韶關沿線布局充裝站、卸氫平臺及加氫站,配套“運-加-用”數智化管理平臺。該平臺實時監控運輸車輛狀態、加氫站負荷及用戶需求,實現氫能供應鏈的動態優化。截至2025年10月,已建成白云良田、番禺化龍等4座加氫站,日最高供氫能力達7500公斤,2025年底將突破10000公斤。
示范運營規模化,建設的粵港澳大灣區首條高效氫能運輸走廊于2025年9月正式啟動,依托一期30臺新型高壓運氫車隊,后續預計實現年運輸量數十萬噸。該項目串聯粵北氫源基地與珠三角需求端,同步推進跨境氫走廊的前期規劃。
云韜試點效應
重塑儲運格局

據測算,若該技術全國推廣,預計每年可節省氫能運輸成本383.3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超200億元產值。以珠三角為例,云韜氫能的運輸網絡已吸引企業布局氫能重卡及分布式能源項目,形成“制氫-運輸-應用”的產業閉環。同時,云韜氫能正主導制定多項行業標準,涵蓋30MPa高壓運氫設備、液壓卸氫系統等領域。除此之外,與主流技術對比,云韜氫能的30MPa高壓運氫成本已優于大部分企業,在中短距離運輸場景中具備顯著競爭力。
此次云韜氫能“廣東廣州長距離低成本高效氣態運氫項目”入選國家能源局能源領域氫能試點名單,為我國氫能儲運提供了可復制的“低成本高效運輸”范本。隨著國家首批試點項目落地,氫能產業“成本高、運輸難” 的難題有望被打破,為氫能產業的全面爆發奠定堅實基礎。未來,云韜氫能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創新儲備,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助力中國氫能產業搶占全球氫能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