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西安8月4日電(史夢)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而氫能則被譽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氫能的開發利用也正在引發一場深刻的能源革命。作為陜西省34條工業重點產業鏈的核心引擎之一,氫能產業同時被納入西安市19條重點產業鏈布局,成為驅動區域綠色轉型的標桿。
??據悉,在省級政策強力賦能下,西安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正加速構建覆蓋制氫、儲運、應用的產業集群。2024年全市氫能產值已突破30億元,聚集產業鏈企業超120家,占全省半數以上,氫能產業已成為西安未來產業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
??產業集聚 氫能繪就綠色生活圖景??
??“這是電動車嗎?”在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氫合灣氫燃料電池產業園,幾輛酷似電動車的小車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在這里,“氫”能相關的主題元素隨處可見,三十余家氫能企業在這里扎根,加速釋放著新質生產力。
??“這是我們研發的氫能助力車。”盛世盈創氫能科技(陜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聶小確現場介紹,“最高時速25公里,10秒換個氫瓶就能跑80公里。”
??據悉,這些氫能助力車目前已在西安1980涇造中心產業園、詩經里景區等多個場景投用。除了助力車,氫能觀光車、公交車等這些“綠色穿梭者”,也正加速走進西安人的生活場景。??

??7月25日,盛世盈創副總經理聶小確介紹公司氫能無人機。新華網 郝云菲 攝
??依托氫燃料電池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輸出特性,氫能無人機極大拓展了無人機的應用邊界。聶小確說:“我們的氫能無人機能續航3到10小時,零下40℃的極寒天氣里照樣能長距離作業。”
??據悉,近年來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氫能產業支持政策,通過不斷整合匯聚產業上下游資源,推動氫能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快速融合發展,全力構建了制、儲、運、加、用等全產業鏈裝備研發制造集群生態圈。
??涇河新城產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志超說,氫合灣科創區依托完善的產業配套為氫能企業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核心配套平臺體系覆蓋研發、測試、孵化全鏈條。“目前,氫合灣燃料電池產業園入駐率達89%,2024年氫能企業總產值超12億元,形成‘研發—制造—應用’的協同格局。”
??技術突破 助力氫能實現產業化
??在位于西安經開區的西部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部材料”)生產車間里,沖壓設備發出規律嗡鳴,0.1至0.3毫米厚的金屬鈦箔材正在流水線上流轉。
??“氫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鈦雙極板,就靠這種鈦箔材沖壓而成。”西部材料氫能事業部負責人李禹辰說。據介紹,在制氫環節,西部材料的創新成效更為突出,針對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設備,團隊開發的沖壓鈦極板,用0.3-0.5毫米鈦板替代傳統2-3毫米厚的蝕刻鈦板,材料成本直降約75%。
??氫燃料電池發展遇到的問題,不僅涉及技術領域,更包括產業鏈協同。“西部材料已打通從海綿鈦到氫燃料電池、電解水電堆核心零部件的全產業鏈,可為相關企業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西部材料氫能委員會主任劉詠說。
??目前,西部材料與下游各頭部氫燃料電池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通過這些合作,逐漸擴大鈦雙極板和氣體擴散層等產品的規模。“十五五”期間,鈦雙極板產能規模計劃達到1000萬片,氣體擴散層產能規模預計達到5萬平方米。
??近年來,西安市堅持立足氫能產業定位,優化產業布局,孵化招引氫燃料電池系統、制加氫裝備頭部企業,加速核心零部件企業集聚,這座科創之都正以“一先導、兩基地、多場景”的產業版圖,書寫“氫”啟未來的西安方案。
??西咸新區已建成年產3萬噸的制氫裝置,日加注量1200kg的長維加氫示范站二期建成投運,燃料電池共性測試平臺建設完成……越來越多的高校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多個產業龍頭項目先后投產,西安以“產業集群+核心技術”為發展引擎,為新興產業注入強勁動能,全面助力區域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
??未來,西安將堅持以市場化需求推動氫能產業發展,以氫能技術的創新突破和成本控制為核心,積極拓展各類氫能應用場景,聯合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等,培養氫能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和應用等領域高層次人才。(參與采寫:郝云菲 胡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