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包頭氫能儲能產業園,塔吊林立、機器轟鳴,一派繁忙景象。作為自治區唯一氫能儲能產業園,這里已形成“引進一個鏈主、帶動一串配套、形成一片產業”的發展格局,氫能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
上海申能集團投資的“包頭氫能產業與可再生能源一體化項目”已初具規模。“項目建設4條核心裝備產線,目前氫晨科技5000臺套燃料電池電堆組裝線已建成投產、鯤華科技5000臺套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生產線已具備試生產條件,氫盛能源250MW PEM電解槽生產線、浙江藍能5000臺套車載儲氫系統集成生產線預計年底投產。”內蒙古包頭氫晨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修軍介紹,4條產線投產后年產值將達10億元,構建起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核心裝備鏈條。

內蒙古包頭氫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
“2025年,園區以推動氫能儲能產業發展為重點,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務,通過‘拎包入住’模式降低企業建設成本,推動項目早日投產。目前,已簽約入駐氫能企業4家、儲能企業4家,形成了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包頭裝備制造產業園區重大項目服務中心副主任秦帥祺說。
在我市氫能產業集群化發展的版圖上,華電氫能公司與金鄂博氟化工的協同合作,構建起“綠氫制取—工業應用”的完整閉環,成為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典范。
從華電氫能公司20萬千瓦風光基地出發,一條35千伏輸電線路正將捕獲的綠電源源不斷輸往15公里外的制氫車間。車間里,鹽水和用作輔助介質的氫氧化鉀溶液在電流下發生化學反應,經提純、吸附、干燥等工序,制取出純度達99.999%的綠氫。

金鄂博化工園區內摻氫撬
在金鄂博化工園區,綠氫與天然氣在摻氫撬實現“匯合”。混合后配比值達20%的燃氣將用于金鄂博螢石粉烘干和反應爐加熱。“摻氫后反應爐的燃燒效率顯著提升,尾氣中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含量下降17%~34%,這對于企業走向市場,建設綠色工廠具有重要意義。”內蒙古金鄂博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蘭朝榮說。
此外,為解決綠氫運輸難題,華電氫能正加速推進白云礦區至包頭市區190公里純氫長輸管道建設。“項目計劃年底實現主體完工。建成后將大幅降低下游企業用氫成本,為綠氫規模化應用掃清障礙。”王新宇介紹,將逐步推進達茂旗100萬千瓦風光氫一體化項目,年產5萬噸綠氫將通過完善產業鏈條,為更多企業提供綠色能源支撐,項目建成后預計年減碳25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