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主辦,錫林郭勒盟能源局、西烏珠穆沁旗人民政府、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承辦的“綠色氫氨醇產業集群推進會”在錫林浩特召開。
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蔣利軍在會上介紹,“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高新能源開發和消納是重中之重。氫電融合可以將難以上網的可再生電力轉換為更易儲運的綠氫或氫基燃料,既可做燃料又可做原料,或就地消納或西氫東輸,為可再生電找到更為廣泛的非電應用新市場。同時氫能適于長周期大規模儲存,必要時通過氫電轉換,作為新的靈活性調節電源,穩定電網。目前氫能正在成為構建低碳產業體系和能源體系的新基石,既可以通過綠氫工業應用,重構低碳工業技術新流程,謀劃低碳工業空間新布局,又可以通過綠氫長時儲能和燃料應用,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蔣利軍表示,“我國氫能產業已從試點探索進入有序破局新階段,在這一新階段中,我們基于不同地區的資源和市場特點,正在形成一系列區域化差異化的發展態勢,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已形成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集群,“三北”地區依托風光資源優勢和工業基礎,成為綠氫生產核心區。”
“截至2025年6月,我國已建成97個綠氫項目,累計產能達到15.7萬噸,并規劃600多個綠氫項目,總產能達到900萬噸,其中,90%項目用于綠氫化工,化工行業因其成熟的用氫需求與低碳轉型壓力,有望成為綠氫消納的主戰場。國家連續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綠氫化工發展,其中,風光氫氨醇一體化是新能源就地消納新模式,可以通過電解水制氫,將綠電變為綠氫、綠氨、綠醇,使之易于儲運,既可作燃料,又可作原料,實現風光資源的多元化應用。”蔣利軍說。
蔣利軍指出,“錫林郭勒具備發展氫能產業的優勢,擁有豐富優質的風光資源和礦產資源。錫林郭勒煤炭儲量巨大,是國家14個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風光資源和煤炭資源密切結合,既可以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資源支撐,也可以為氫能應用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
“我們需要解決綠氫化工中可再生能源波動性與綠氫化工過程穩定供氫需求的矛盾。發電端,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中需要增加儲能系統;制氫端,電解水制氫系統需要解決在波動工況下的安全穩定制氫技術;輸氫端,輸氫系統需要增加作為緩存的儲氫系統。當前綠氫化工仍存在一些問題:建成的綠氫項目運行效率偏低;大型電解槽缺乏長期運行數據,存在可靠性、安全性隱患;電解槽市場內卷嚴重,企業運行困難。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市場成熟性,尚無綠氫或氫基燃料的成熟市場,綠氫消納具有不確定性;二是產品經濟性,當前綠氫的價格大約在20-50元/kg,仍為灰氫的2倍;三是應用安全性,綠氫從工業應用的危化品管理到走進千家萬戶的燃料應用,面臨安全性挑戰。”蔣利軍表示。
蔣利軍補充,“從市場成熟性來看,國際綠氫/氨/醇標準尚未統一,出口認證面臨挑戰。從經濟性來看,電價占綠氫成本的60%-70%,因此電價是降低成本的關鍵因素,當電價低于0.2元/kWh,年利用小時數達到3000h以上時,綠氫成本才能與灰氫競爭。如果采用網電制氫,0.13元/kWh過網費的成本疊加將難以滿足低成本制取綠氫的0.2元/kWh電價的上限要求。我們現在正在發展離網的風光電直接制氫,建議探索與現有自備電廠和即將到期的煤電廠有機結合,以此作為工業綠色微電網系統的靈活性調節電源,建立風光電制氫工程,保證制氫低電價和制氫裝備的長時穩定運行。綠電直連有助于碳軌跡認證,有助于綠氫和氫基燃料的出口,但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電價高的問題,政府基金和政策性交叉補貼等相關政策的支持將成為離網制氫成本的重要控制因素。”
蔣利軍指出,“從氫能裝備來看,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水平快速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堿性電解槽成本已經下降到600-1200元/kW,規模綠氫緩存裝備通常采用1.5MPa中壓球罐,設備綜合成本達到9000元/kg.H2。電解水制氫裝備仍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大型電解槽在波動工況下的長期穩定性尚未得到實際驗證,急需在低電價地區建立第三方測試能力,對重點產品進行實際測試驗證;第二,電解槽密封及低功率下氧中氫含量控制是影響當前電解槽安全運行的關鍵因素,急需實現大型電解槽安全技術的突破;第三,電解槽啟停過程中的反極效應和停機時的高溫化學腐蝕對電極壽命影響尚未得到行業充分重視;第四,過度低價競爭難以保證制氫裝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急需制定行業綜合評標標準,規范行業發展。”
“目前有氣態氫儲運、低溫液態氫儲運、有機液體氫儲運、固態氫儲運等4種儲氫方式,1.5MPa中壓儲氫是主要的規模化應用儲氫方式,目前也有一些固態儲氫應用。”蔣利軍談到,“中石化庫車項目采用10個1.5MPa的中壓球罐,大安項目采用4.8噸固態儲氫系統,固態儲氫具有安全性高,占地面積小,運行成本低的優勢,占地面積是中壓儲氫的1/7,整體運行成本可以降低1000萬左右。”
蔣利軍總結,“風光氫氨醇一體化示范是深度開發和非電化利用可再生能源,賦能傳統產業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式。錫林郭勒豐富的風光煤資源和多元化應用場景,具有實現氫能產業率先破局的天然優勢。建議通過政策突破和技術創新并重,技術降本和規模降本并舉,盡快形成有助力于提高氫能技術經濟競爭力的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