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氫能企業“出海”加速國際合作加速,中國氫能全產業鏈“出海”正當時
今年以來,中國氫能企業“出海”步伐明顯加快,通過設備出口、技術研發、合資建廠、聯合開發等多種模式深化國際合作。中國石油新聞中心報道〖證券日報〗的一篇新聞: 中國氫能企業“出海”步伐持續加快,通過設備出口、技術研發、合資建廠、聯合開發等多種模式深化國際合作,加速推動氫能全產業鏈的全球化布局。
據《證券日報》報道, 7月份以來,國內在海外的氫動態已高達11項;今年以來,中國氫企“出海”案例已達44項,涉及中東、歐洲、東南亞等核心市場。近日,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氫能企業‘出海’面臨三重機遇:一是全球清潔能源需求激增,為氫能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二是中國在氫能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可通過技術輸出與國際合作實現共贏;三是國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強力支持,并積極搭建國際合作平臺,為企業‘出海’創造有利環境。”
二、氫能賦能傳統產業,助力綠色低碳轉型
氫能不僅在國際合作中表現突出,還在國內傳統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于2024年12月30日聯合印發的《加快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裝備支撐和技術推廣取得積極進展,清潔低碳氫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煉化等行業實現規模化應用”。
三、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國氫能企業在國際合作和傳統產業賦能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全球氫能市場競爭激烈,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氫能技術標準和規范存在差異,政策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增加了企業的運營風險。例如,歐盟碳關稅和美國《通脹削減法案》設置的綠色認證門檻,迫使企業加速獲取CE、UL等國際認證。 全球能源轉型背景下,海外氫能市場需求快速釋放,特別是歐洲碳中和政策及中東新能源轉型帶來了巨大市場空間。未來,在國際市場需求的增長、政策環境的支持以及技術的進步下,氫能企業“出海”的趨勢將繼續加速。企業應注重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加大研發投入以保持技術領先,同時強化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能力,加快海外布局的步伐。此外,構建穩定的供應鏈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中國氫能企業在國際合作和傳統產業賦能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支持,氫能有望在全球能源結構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出重要貢獻。